[实用新型]一种耐低温冲击减震套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42410.6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34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蒋明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湖市华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116 | 分类号: | F16F7/116;F16F7/0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廖银洪 |
地址: | 3142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冲击 减震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耐低温冲击减震套,包括上套筒,所述上套筒的底端套接有下套筒,所述上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顶部与上套筒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的表面连接有用于加热的螺旋状电热丝,所述上套筒与下套筒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号密封圈,所述内套管与下套筒的连接处设置有二号密封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套管的内部设置加热棒,并在加热棒的表面设置电热丝,通过电热丝的加热,使内套管的温度升高,并将热量传导至上套筒和下套筒,防止上套筒和下套筒因低温骤缩使减震器发生异响,增加减震器的适应性,从而增加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低温冲击减震套。
背景技术
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骑车或开车出行撑了人们最为常用的出行方式,而无论使电动车还是汽车,车上的减震装置都是影响出行舒适度的最重要的部件,为了减轻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行驶时的颠簸,避免长时间骑行或乘坐后产生酸痛感以及增加车量的磨损,现有的解决方式是通过整体车架之间的配合关系,同时在车架各部件之间安装减震弹簧,来实现车体的减震,且减震器外往往需要橡胶减震套是用于保护汽车减震器,防止颗粒增加减震架构之间的摩擦,影响减震结构寿命,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的一种橡胶减震套[申请号CN202020037799.2;公开号CN211852639U],包括控制臂,所述控制臂外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弹簧垫,所述控制臂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弹簧垫,这种仍为传统的减震套。
这种传统的减震套存在以下问题:
1、这种传统的减震套为橡胶材质一体式结构,这种保护套功能性较差,紧能起到一定的防沙效果,不具有抗低温能力,而传统减震器在低温情况下往往有一定的形变,且减震功能下降,容易发生不可逆的形变,影响减震器的正常使用。
2、且这种传统的橡胶减震套寿命较低,经过一定时间的温度骤变的使用后,往往不能继续使用,既起不到保护主要减震结构的效果,也影响车辆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低温冲击减震套,解决了传统减震套功能性较差,不具有抗低温能力,同时传统的减震条寿命较短,经过一端时间在温度骤变的环境使用后,容易损毁,起不到持续保护减震结构的功能,同时影响美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低温冲击减震套,包括上套筒,所述上套筒的底端套接有下套筒,所述上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顶部与上套筒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的表面连接有用于加热的螺旋状电热丝,所述上套筒与下套筒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号密封圈,所述内套管与下套筒的连接处设置有二号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管的顶部开设有防热孔,所述内套管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电热丝控制和连接电源的连接线。
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管的表面套接有减震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管的底部螺纹连接有防脱环,所述防脱环的表面设置有便于旋拧的螺口,所述螺口为正五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下套筒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下套环,所述下套环与下套筒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所述上套筒的顶部设置有上套环。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密封圈与二号密封圈均为氟橡胶材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低温冲击减震套,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湖市华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平湖市华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424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过地下人防结构的钻孔灌注桩
- 下一篇:一种沸石熟化连续焙烧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