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封闭式剪力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37494.4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29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申琼玉;初强;韩冬东;徐飞虎;孙国杰;黄忠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境迩(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范国锋;刘冬梅 |
地址: |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式 剪力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封闭式剪力铰装置,包括U型剪力槽(3)、剪力板(5)和折弯方管(7),所述U型剪力槽(3)和折弯方管(7)浇筑在浮置板(1)中,设置在浮置板(1)与其它浮置板(1)的连接侧;U型剪力槽(3)具有剪力槽(31),所述剪力槽(31)为类长方形槽体,槽体在靠近浮置板(1)边缘的一侧具有开口,与相邻浮置板(1)上的折弯方管(7)开口侧相对应,另一侧为封闭端;在U型剪力槽(3)上还设置有剪力板固定机构,通过剪力板固定机构将剪力板(5)固定在剪力槽(31)中。本实用新型的剪力铰装置零部件少、安装方便、便于检修和更换,在不妨碍浮置板表面平整性的同时降低混凝土局部应力值,机械强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封闭式剪力铰装置,属于轨道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浮置板轨道因其具有优良的隔振性能被广泛引用于环境振动敏感区段。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因其优良的减振性能被广泛用于围岩条件较差及对隔振要求较高的轨道交通路段。尽管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能获得较好的减振效果,但中短型浮置板在列车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板端位移差,进而加剧车轨振动响应,在长期运营条件下将影响轨道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行车安全。
为了降低浮置板不连续产生的不利影响,工程上常在相邻浮置板间安装剪力铰装置。剪力铰装置一方面能够提高轨道的整体连续性,另一方面也会提高轨道的参振质量,因此能够减小浮置板不连续带来的危害。
传统的剪力铰通常为内置式、侧置式和上置式。
内置式剪力铰101是最早期的剪力铰类型,内置式剪力铰设置在浮置板中性轴部位,如图1所示,结构简单,受力合理,但施工难度较大,且难以从外部观察其材料工作状态、损伤、锈蚀情况,不易检修及更换。此外,对于预制浮置板来说,内置式剪力铰也很难实现。
上置式剪力铰102安装在浮置板板端上表面,如图2所示,偏离浮置板的中性轴很多,当相邻浮置板之间产生剪力时,整个剪力铰并非纯受剪状态,还存在附加弯矩,附加弯矩的作用,将导致剪力铰靠近板缝的锚固螺栓受力最为不利;板缝的锚固螺栓所受浮置板板体混凝土的握裹力及约束力相对较小,成为最易破坏的部位;上置式剪力铰凸出浮置板表面,有碍浮置板表面的平整性整,且在轨道检修及紧急情况下不便于人员通行。
侧置式剪力铰103主要位于浮置板端,如图3、4所示,由于板端截面积过小,造成混凝土局部受力过大,极易损坏,使用寿命较短。
本发明人前期设计了一种内置式可更换剪力铰装置如图 5-7所示,一方面限制了钢弹簧浮置板板端位移差,进而提高轨道的整体连续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轨道的参振质量,因此能够减小钢弹簧浮置板不连续带来的危害,提高了行车安全性。但是,由于U型结构剪力槽设计在钢弹簧浮置板端部不得不将浮置板体分割开,对板体整体性有所不利,同时零部件相对较多。
因此,亟代研究并设计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半封闭式剪力铰装置,在零部件相对少的前提下,提高轨道的整体连续性,同时不影响减震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半封闭式剪力铰装置,包括U型剪力槽3、剪力板5和折弯方管7,所述U型剪力槽3和折弯方管7浇筑在浮置板1中,设置在浮置板1与其它浮置板1的连接侧;
所述U型剪力槽3具有剪力槽31,所述剪力槽31为类长方形槽体,槽体在靠近浮置板1边缘的一侧具有开口,与相邻浮置板 1上的折弯方管7开口侧相对应,另一侧为封闭端;
所述剪力板5的一端设置在浮置板1的剪力槽31中,另一端设置在与该浮置板1相邻浮置板1的折弯方管7中,通过剪力板5 将相邻两块浮置板1连接起来;
所述折弯方管7的截面为梯形,在靠近浮置板1边缘的一侧具有开口,与相邻浮置板1上的剪力槽31开口侧相对应,另一侧为封闭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境迩(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境迩(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374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