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时监测磨损的盾尾刷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35771.8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08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驹;王慈航;张连昊;杨甜甜;付凯凯;靳党鹏;焦虹雨;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9/00;E21F17/18;E21F1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吴芳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时 监测 磨损 盾尾刷 | ||
1.一种实时监测磨损的盾尾刷,包括基座(13)、设置在所述基座(13)上的第一护板(91)和第二护板(92),其特征在于,所述盾尾刷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护板(91)和/或第二护板(92)上的光纤磨损传感器(20),所述光纤磨损传感器(20)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栅部、与所述光栅部一一对应的磨损部,光栅部和磨损部交替且串联地设置,不同的磨损部到所述基座的距离相同或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尾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板(91)和所述第二护板(92)之间设置有刷丝层(93),所述光纤磨损传感器(20)设置在所述第二护板(92)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尾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板(92)由第一钢板(17)和第二钢板(10)叠合构成,所述第一钢板(17)与所述第二钢板(1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钢板(10)比所述第一钢板(17)更靠近所述刷丝层(93),所述光纤磨损传感器(20)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板(17)和所述第二钢板(10)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盾尾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磨损传感器(20)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板(17)的靠近所述第二钢板(10)的侧面上,和/或,所述光纤磨损传感器(20)设置在所述第二钢板(10)的靠近所述第一钢板(17)的侧面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盾尾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磨损传感器(20)的数量为多个;至少存在两个光纤磨损传感器(20),其中一个光纤磨损传感器(20)上存在一个与另一光纤磨损传感器(20)上的所有磨损部到所述基座(13)的距离均不同的磨损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盾尾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磨损传感器(20)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的光纤磨损传感器(20)由一根光纤制成;所述第二钢板(10)的靠近所述第一钢板(17)的侧面上刻有光纤槽,所述光纤磨损传感器(20)设置在所述光纤槽中。
7.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盾尾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磨损传感器上设置有第一光栅部(21)、第二光栅部(22)、第三光栅部(23)、第四光栅部(24),以及与各个光栅部分别对应的第一磨损部(25)、第二磨损部(26)、第三磨损部(27)和第四磨损部(28);各个光栅部的反射波长不同;第一磨损部(25)、第二磨损部(26)、第三磨损部(27)等距排列且依次靠近所述基座(1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盾尾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磨损部(25)到所述基座(13)的距离为所述第二护板(92)长度的4/5,所述第二磨损部(26)到所述基座(13)的距离为所述第二护板(92)长度的3/5,所述第三磨损部(27)到所述基座(13)的距离为所述第二护板(92)长度的2/5,所述第四磨损部(28)到所述基座(13)的距离为所述第二护板(92)长度的1/5;所述第二磨损部(26)的中点到所述第二护板(92)两侧边的距离相等。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盾尾刷,其特征在于,各个光栅部到所述基座(13)的距离均为所述第二护板(92)长度的1/5,且各个光栅部等距排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尾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盾尾刷还包括连接光纤线(3),所述盾尾刷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光纤线(3)通过的通孔,所述光纤磨损传感器(20)与所述连接光纤线(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3577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拍照无曝光镜头钢化膜
- 下一篇:一种无线烟雾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