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菌纤维布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35012.1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46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惠芬;蒋武清;周勇刚;常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巨鸿超细纤维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24 | 分类号: | B32B3/24;B32B33/00;B32B27/36;B32B9/02;B32B9/04;B32B5/02;B32B15/02;B32B15/04 |
代理公司: | 天津铂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1 | 代理人: | 陈晓蕾 |
地址: | 2156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纤维 | ||
1.一种抗菌纤维布,包括耐磨层(1)和透气孔(6),所述耐磨层(1)下方设有面料里层(3),所述面料里层(3)底部连接有弹力膜(4),所述弹力膜(4)底部连接有亲肤层(5),所述耐磨层(1)、面料里层(3)、弹力膜(4)和亲肤层(5)均设有透气孔(6);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菌组件(2),所述抗菌组件(2)设于耐磨层(1)底部,所述抗菌组件(2)包括除尘组件(21)、绒线层(22)、第一透气薄膜(23)、第二透气薄膜(24)、木棉线(25)、竹纤维线(26)、弹性线(27)、防皱线(28)和透气槽(29),所述耐磨层(1)底部设有除尘组件(21),所述耐磨层(1)下方左右两侧均设有绒线层(22),所述绒线层(22)内侧壁顶部与第一透气薄膜(23)编织连接,所述绒线层(22)内侧壁底部与第二透气薄膜(24)编织连接,所述第二透气薄膜(24)底部与面料里层(3)相接触,所述第一透气薄膜(23)底部与木棉线(25)相接触,所述木棉线(25)左右两侧均与绒线层(22)编织连接,所述木棉线(25)与竹纤维线(26)互相交叉编织连接,所述第二透气薄膜(24)顶部与竹纤维线(26)相接触,所述竹纤维线(26)左右两侧均与绒线层(22)编织连接,所述木棉线(25)与竹纤维线(26)的交叉处与弹性线(27)相接触,所述木棉线(25)与竹纤维线(26)的交叉处与防皱线(28)相接触,所述木棉线(25)与竹纤维线(26)交叉所形成的通槽设为透气槽(29),所述透气槽(29)与抗菌组件(2)上下两侧的透气孔(6)管道相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菌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组件(21)包括涤纶层(211)、负离子膜(212)、保护表层(213)和银纤维芯层(214),所述耐磨层(1)底部连接有涤纶层(211),所述涤纶层(211)顶部喷涂有负离子膜(212),所述涤纶层(211)底部与保护表层(213)编织连接,所述保护表层(213)内部设有银纤维芯层(214),所述保护表层(213)底部左右两侧与绒线层(22)编织连接,所述保护表层(213)底部与第一透气薄膜(23)顶部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菌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线(27)和防皱线(28)分别在木棉线(25)与竹纤维线(26)的交叉处进行插空放置,且弹性线(27)和防皱线(28)呈平行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菌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6)与透气槽(29)处于同一垂直线上,且第一透气薄膜(23)和第二透气薄膜(24)均设有与透气槽(29)规格相同的透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菌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薄膜(23)和第二透气薄膜(24)中部空间设有三层由木棉线(25)和竹纤维线(26)形成的编织网,且三层编织网之间均设有1mm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抗菌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层(211)厚度为10mm,且保护表层(213)形状为呈扁环状的三角网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巨鸿超细纤维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巨鸿超细纤维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3501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集成化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透气环保抗菌枕芯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