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31304.8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71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姚尧;余俨;武方杰;张瑞祥;杨姣;侯加麟;张建刚;赖芳芳;胡智威;赵敬锴;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5/14 | 分类号: | G21C15/14;G21C15/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海平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堆 能动 余热 排出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水冷管、压力容器、空冷器、调节阀及烟囱;水冷管缠绕于压力容器的外壁上,水冷管的出口经空冷器与调节阀的入口相连通,调节阀的出口与水冷管的入口相连通,空冷器位于烟囱内部,烟囱底部的进口处安装有入口风阀组,该系统的换热效率高,且能够提高压力容器腔室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堆非能动余热导出领域,涉及一种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第三、四代先进反应堆都要求有安全级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用于在紧急状态下不依靠能动设备进行余热导出,从而提高反应堆的故障安全性。
压水堆采用的安全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是从一回路热管段引出冷却剂进行冷却降温后返回至一回路热管段。由于压水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和一回路相连通,一般压水堆一回路压力超过15MPa,传热管要求的承压等级高,材料需要特殊的材料制造,成本很高;由于增加了一回路压力边界的设备范围,传热管的破损可以引发一回路小LOCA,增加了不确定性风险。
高温气冷堆的安全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采用的是辐射换热的思路,即反应堆压力容器外表面没有保温层,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布置金属传热管,依靠反应堆压力容器外表面与金属传热管之间的辐射和自然对流进行换热,从而把堆芯余热导出。这种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虽然避免了压水堆余热排出系统成本较高和一回路LOCA风险,但是压力容器外表面一般为250摄氏度左右,辐射和自然对流换热方式效率太低,影响堆芯余热导出能力;辐射换热方式会在压力容器腔室内形成150℃以上的高温环境,长时间高温作用会导致压力容器腔室混凝土高温老化,影响混凝土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该系统的换热效率高,且能够提高压力容器腔室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水冷管、压力容器、空冷器、调节阀及烟囱;
水冷管缠绕于压力容器的外壁上,水冷管的出口经空冷器与调节阀的入口相连通,调节阀的出口与水冷管的入口相连通,空冷器位于烟囱内部,烟囱底部的进口处安装有入口风阀组。
水冷管呈螺旋状。
水冷管的出口经流量计与空冷器的入口相连通。
还包括膨胀水箱,膨胀水箱的出口与调节阀的入口相连通。
膨胀水箱内灌注有水,且水面与膨胀水箱顶部的内壁之间充有氮气。
水冷管的外壁上包裹有保温层。
空冷器的位置高于压力容器。
入口风阀组由多个风阀并联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具体操作时,利用水冷管采用热传导的方式将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热量传递给水冷管内的冷水中,使得水冷管中的冷水吸热成为热水,然后送入空冷器中冷却,最后再送入水冷管中,以提高余热导出效率及能力,避免压力容器腔室混凝土高温老化的问题,提高压力容器腔室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同时整个系统不与一回路相连通,可以降低传热管的承压等级和材料要求,节约成本,并避免传热管的破损引发的一回路小LOCA,降低系统运行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压力容器、2为保温层、3为水冷管、4为流量计、5为烟囱、6为空冷器、7为入口风阀、8为膨胀水箱、8-1为氮气、8-2为水、9为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313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