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冷式热交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19665.0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47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何信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铨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9/00;F28F9/22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6 | 代理人: | 刘卉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冷式 热交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冷式热交换结构,包括一热交换构件、以及一设于热交换构件上的封闭构件,热交换构件包含呈竖立排列的至少两个第一叠片与至少两个第二叠片,且第一叠片与第二叠片彼此穿插叠置而构成所述热交换构件,并于热交换构件内形成有流道,而所述流道被封闭构件所密封;其中,热交换构件具有一热接触面,且所述热接触面由所有第一、二叠片呈竖立叠置后的底边并列所构成。以借由呈竖立叠置的各第一、二叠片维持其垂直向的热传递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冷式散热器,特别涉及一种液冷式热交换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应用于液冷式散热系统的热交换器,主要于一水冷头内部形成有供冷却液流通的中空流道,以便于连接水泵等元件将冷却液打入该水冷头内,从而使与热源作接触的该水冷头能透过冷却液而将热量带走,以达循环散热之目的。
而为了增加冷却液于水冷头内部的流动时间,透过上述中空流道的设计来延长冷却液于水冷头内流动的路径,亦为现今技术发展下常见的设计考量之一。然而,传统常见的方式透过至少两个片体由下而上的叠置方式来构成水冷头,并透过各片体上设计不同的孔洞且经由叠置而部分相通而构成流道;但传统的设计主要以叠置在最下方的片体与热源作直接或间接接触,如此虽然可确保热接触面积的完整性,但在垂直向(即热由下而上的传递方向)的热传递效率,则会因各片体间呈上、下的叠置关而在彼此间存在间隙,容易使得热量囤积在最下方的片体而无法向上传递,严重影响垂直向的热传递效果。如此也容易造成通过的冷却液只能带走最底面的热量,导致整体的热交换率不均匀。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之缺失,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液冷式热交换结构,其透过叠置方向的改变,以维持垂直向的热传递效果可循着片体本身的成型方向,同时也能兼具横向的流动方向,进而提供更佳的热传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式热交换结构,包括一热交换构件、以及一设于热交换构件上的封闭构件,热交换构件包含呈竖立排列的至少两个第一叠片与至少两个第二叠片,且第一叠片与第二叠片彼此穿插叠置而构成所述热交换构件,并于热交换构件内形成有流道,而所述流道被封闭构件所密封;其中,热交换构件具有一热接触面,且所述热接触面由所有第一、二叠片呈竖立叠置后的底边并列所构成。
优选地,其中各所述第一叠片上设有呈中空的第一流通部,而各所述第二叠片上则设有呈中空的第二流通部,并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二流通部即构成所述流道。
优选地,其中各所述一、二流通部彼此错位叠置而相互连通。
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一叠片与所述第二叠片彼此以正、反面交错相叠而成。
优选地,其中各所述第一、二流通部皆具有一第一通孔、一第二通孔、以及至少两个间隔排列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交互通孔。
优选地,其中各所述第一叠片下方具有一第一底边、而各所述第二叠片下方则具有一第二底边,且所述热接触面即由各所述第一、二底边并列构成。
优选地,其中所述封闭构件为二盖板,以分别叠置于所述第一、二叠片二侧外。
优选地,其中各所述第一、二叠片间采用密接的方式焊接成一体。
优选地,其中所述封闭构件为一罩设于所述热交换构件上的罩盖。
优选地,其更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一载孔,而所述热交换构件的热接触面则通过所述载孔而表露于所述底座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式热交换结构,其透过叠置方向的改变,可使呈竖立叠置的各第一、二叠片维持其垂直向的热传递效果,同时也能兼具横向的流动方向,进而提供更佳的热传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铨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铨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19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双入射弯曲激波的宽速域进气道
- 下一篇:壳体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