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充电系统对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16609.1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94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哲;陆钧;贺凡波;葛俊杰;马俊超;石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8 | 分类号: | B60L53/38;B60L53/36;B60L53/66;B60L5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系统 对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无线充电系统对准设备,具有地面端、车载端和引导对齐系统,引导对齐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端的信号发射模块和设置在车载端的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发射模块至少具有:联通的信号驱动单元和信号发射天线;信号接收模块至少具有:信号处理单元、信号接收天线和磁力计;信号接收天线和磁力计分别联通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发射天线和信号接收天线相匹配,用于在工作范围内传输定位电磁信号;磁力计获取车辆所在位置的第一地磁数据,并发送给信号处理单元。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系统对准设备,能够减少环境对引导定位的干扰,结合电磁数据和地磁数据两种数据,合理规划引导方案,高效的完成无线充电的对准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无线充电系统对准设备。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在无线充电时,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需要尽量对准(也可称为对齐)以获得最大的耦合系数,线圈之间更好的耦合可以实现更大的能量传输效率和更低的磁场泄漏。因此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一般会包括能够对车载线圈(功率接收线圈)与地面线圈(功率发射线圈)的相对位置进行检测的引导对齐(对准)系统,
现有技术中,例如中国专利202010681276.6中使用电磁场的互感系数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对齐。
而在复杂的空间环境中,电磁场往往会受到干扰,其实际的互感系数会受到影响,距离电磁场发生源越远则定位精度会越低。同时受到国家相关规范对电磁场发射限值的约束,定位电磁场作用范围较小,而在获得可靠位置数据时驾驶员或泊车系统已没有充分的操作空间和反应时间进行车辆行进路线的调整,无法正确完成的线圈对准动作,使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使用体验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对准设备,作用范围广,不易受环境干扰的无线充电系统对准设备。
无线充电系统对准设备,具有地面端、车载端和引导对齐系统,所述地面端具有联通的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一存储单元;所述车载端具有第二通信设备;所述引导对齐系统包括: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和第二存储单元;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分别存有数据库信息;所述信号发射模块至少具有:联通的信号驱动单元和信号发射天线;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至少具有:信号处理单元,以及分别和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联通的信号接收天线、磁力计、GPS检测仪;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还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联通;所述信号发射天线和所述信号接收天线相匹配,用于在工作范围内传输定位电磁信号;所述磁力计获取车辆所在位置的第一地磁数据,并发送给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所述GPS检测仪获取车辆所在位置的GPS信息,并发送给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根据所述GPS信息,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处,择一的接收所述数据库信息。
优选的,所述引导对齐系统还包括:惯性导航单元,至少具有: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电子罗盘;所述惯性导航单元向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发送车辆移动数据,所述车辆移动数据至少包括车辆的加速度、角速度以及位移方向。
优选的,所述信号驱动单元包括:依次联通的信号发生器、驱动电路和发射电路,所述发射电路连接所述信号发射天线;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联通的检测电路和处理器,所述检测电路分别联通所述信号接收天线和磁力计。
优选的,所述信号接收天线集成在所述车载端的功率接收线圈上,或者安装在汽车底部;所述信号发射天线集成在所述地面端的功率发射线圈上,或者安装在地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地磁数据至少包括磁场强度北分量、磁场强度东分量和磁场强度垂直分量。
优选的,所述引导对齐系统还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至少存储有地磁数据库,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通信设备联通,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联通;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信号联通时,所述地磁数据库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被发送至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以供信号处理单元将所述第一地磁数据与所述地磁数据库比对和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166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