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工位除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14241.5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40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梅金章;梅嫣红;谭智春;潘佳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绿法(苏州)环保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5/06 | 分类号: | B24B5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4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工位 除尘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工位除尘结构,所述多工位包括交替设置的抛光工位和砂磨工位,它包括:进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进风主管、与所述进风主管相连通的至少一根进风支管、与所述进风支管相连通的多根转接管以及与所述转接管端部相连通且对准所述抛光工位或所述砂磨工位的至少一根粉尘吸管,同一根所述进风支管上与多根所述转接管的连接处直径在远离所述进风主管的方向上逐渐减小;除尘组件;出风组件。这样能够同时实现对多组交替设置的抛光工位和砂磨工位进行吸尘处理,而且吸尘效果稳定、可靠而不会出现某一工位吸尘效果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工位除尘结构。
背景技术
抛光等工艺通常产生大量的粉尘(可以是木质粉尘、金属粉尘等),因此需要采用除尘器进行处理以降低外排气体中粉尘的含量并降低车间内爆炸的风险。现有的除尘结构通常仅针对于一组工位,造成设备利用率和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工位除尘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工位除尘结构,所述多工位包括交替设置的抛光工位和砂磨工位,它包括:
进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进风主管、与所述进风主管相连通的至少一根进风支管、与所述进风支管相连通的多根转接管以及与所述转接管端部相连通且对准所述抛光工位或所述砂磨工位的至少一根粉尘吸管,同一根所述进风支管上与多根所述转接管的连接处直径在远离所述进风主管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包括与所述进风主管相连通的箱体、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的多组袋式除尘器、设置在所述箱体侧壁上的多组泄爆片以及与每组所述袋式除尘器通过电磁脉冲阀相配合的气包;
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除尘组件相通,用于输出除尘后的气体。
优化地,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进风主管内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与PLC控制器相连接的温度检测仪、粉尘浓度仪和风速仪。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连接所述出风组件和所述进风主管的压差传感器。
优化地,所述出风组件包括与所述箱体相连通且与所述袋式除尘器相配合的出风管、安装在所述出风管外端的风机以及与所述风机相连接的排风管。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多工位除尘结构,通过采用特定结构的进风组件与除尘组件、出风组件等进行配合,这样能够同时实现对多组交替设置的抛光工位和砂磨工位进行吸尘处理,而且吸尘效果稳定、可靠而不会出现某一工位吸尘效果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工位除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据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另外,在说明书中,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的,否则词语“包括”或“包含”应被理解为意指包括该元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元件。
如图1所示的多工位除尘结构,包括进风组件3、除尘组件4和出风组件5等。该多工位包括交替设置的多组抛光工位1和多组砂磨工位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绿法(苏州)环保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普绿法(苏州)环保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142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外置式油气分离组件
- 下一篇:一种户外高压配电柜用除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