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双腔内高压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11714.6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68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彭鹏;贺有才;刘祖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巨源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6/047 | 分类号: | B21D26/047;B21D37/04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张世静 |
地址: | 4052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双腔内 高压 成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双腔内高压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壳体和上模具块,所述模具壳体的右侧设置有滑动轨道,且模具壳体的内部固定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右侧固定有定位支杆,且定位支杆的外壁安装有模具顶板,所述模具顶板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通孔,且模具顶板的右侧设置有滑动支臂,所述模具顶板的下方安置有双面夹板,且双面夹板的内部设置有装配卡槽,所述装配卡槽的内部安装有上模具块,且上模具块的前端连接有冲压通孔,所述上模具块的下方安置有下模具块。该种双层双腔内高压成型模具中,通过设置的双面夹板,它可以与模具顶板和模具底板配合,从而使形成双层双腔结构,在冲压时可以冲压多个管道,进而提高设备的冲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高压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层双腔内高压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内高压成形也叫液压成形或液力成形,是一种利用液体作为成形介质,通过控制内压力和材料流动来达到成形中空零件目的的材料成形工艺。内高压成形的构件质量轻,产品质量好,并且产品设计灵活,工艺过程简捷,同时又具有近净成形与绿色制造等特点,因此在汽车轻量化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有效的截面设计与壁厚设计,许多汽车零部件都能用标准管材,通过内高压成形制成结构复杂的单一整体构件。
现有的内高压成型模具在使用中,一次只能对一根管道进行冲压,导致加工效率较低,而且在对模具进行更换时,需要重新对模具进行定位夹持,导致更换十分不便,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内高压成型模具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双腔内高压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内高压成型模具在使用中,一次只能对一根管道进行冲压,导致加工效率较低,而且在对模具进行更换时,需要重新对模具进行定位夹持,导致更换十分不便,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双腔内高压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壳体和上模具块,所述模具壳体的右侧设置有滑动轨道,且模具壳体的内部固定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右侧固定有定位支杆,且定位支杆的外壁安装有模具顶板,所述模具顶板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通孔,且模具顶板的右侧设置有滑动支臂,所述模具顶板的下方安置有双面夹板,且双面夹板的内部设置有装配卡槽,所述装配卡槽的内部安装有上模具块,且上模具块的前端连接有冲压通孔,所述上模具块的下方安置有下模具块,且下模具块的下方安装有模具底板。
优选的,所述模具壳体与模具顶板、双面夹板和模具底板之间构成半包围结构,且模具壳体的端面结构为回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模具块通过装配卡槽与双面夹板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装配卡槽之间关于双面夹板的水平中心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模具顶板和模具底板之间关于双面夹板的水平中心线对称,且冲压通孔贯穿于双面夹板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驱动气缸与模具壳体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驱动气缸与模具壳体之间竖直中心线相互重合。
优选的,所述滑动支臂之间关于模具顶板的竖直中心线对称,且模具顶板通过滑动支臂与滑动轨道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定位支杆沿模具壳体的内部呈等距均匀分布,且模具顶板通过定位通孔与定位支杆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巨源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巨源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117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材表面抗氧化自动覆膜机
- 下一篇:一种集成式增压送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