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安全可报警的坐立助行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10633.4 | 申请日: | 2021-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1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明;于金良;孙赫屿;盛冶;颜聪;马雨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金良 |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A61G5/00;A61G5/10;A61G5/12 |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立超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3217 | 代理人: | 杨立超 |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安全 报警 坐立助行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安全可报警的坐立助行器,属于助行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助行器缺少改变姿势时对身支持,易发生因突然坐下产生巨大冲量而骨折的问题。助行器主体由两个助行器支架通过至少一个连接杆连接,每个助行器支架设置至少一个平衡杆,顶端设置软质臂托,软质臂托一侧设置一组L型把手,靠近L型把手一侧的连接杆上设置减速电机,减速电机与减震座椅通过液压杆连接,减震座椅与两侧滑块通过转轴连接,滑块套接在平衡杆上,减速电机与减震座椅下端设置的第一蓄电池和变频器均电连。本实用新型通过电驱动的方式扶托使用者缓慢坐下,减轻对使用者髋骨及脊柱的冲击力,从而预防其跌坐,达到减震效果,有效规避中老年人群骨折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立助行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安全可报警的坐立助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行,市场对于老年人相关产品产业也存在大量需求。创伤因素如骨折、关节损伤及骨骼退行性变导致的肢体活动受限,脑卒中导致的肢体瘫痪等均可给老年人带来运动不便,导致部分老年人群的日常行走活动或康复训练都需要外界设备或护理人员来辅助。但护理人员数量匮乏,护理费用昂贵,人工远远不能满足众多患者的日常生活中的辅助需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价格相对低廉的助行器设备是日常行走及康复训练中常用的辅助手段。助行器是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器具,它让行动不便的老年病人能够自理并有效减少医护工作者和病患家属的劳动强度。
但经过市场调研,目前市面上普通助行器仅具有支持行走与普通坐垫的功能,存在使用者跌坐的隐患。在中国,每年有4000万老年人在行走或坐立时跌倒,而老年人在坐与立的过程中极易因关节功能退化、腿部肌肉力量不足、心功能下降等因素而导致突然下坐,因跌坐产生的巨大冲量常常引起髋部或脊柱骨折,导致严重行动障碍甚至伤残或死亡。
助行器分为无动力式助行器、动力式助行器和功能电刺激助行器三类。无动力式助行器主要是针对下半身肌肉力量降低,行走能力轻微受损的老年人或残疾人设计的。普通的助行器设计简单,不能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稳定性,给患者行走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国内动力助行器产品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种类较少,使用普及率低。功能性电刺激助行器侧重于治疗,电刺激可帮助肌肉恢复活力,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然而,助行的范围仅限于轻度中枢性偏瘫,受用人群较局限,而且仪器价格昂贵,目前还未普及应用。
现有的助行器主要用于防止站立或行走过程中因无法保持平衡而摔倒,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缺少改变姿势时对身体的重量支持,易发生因突然下坐下产生的巨大冲量而骨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为了解决现有的助行器缺少改变姿势时对身体的重量支持,以自身力量和骨骼硬度无法保持平衡,易发生因突然下坐下产生的巨大冲量而骨折或发生眩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安全可报警的坐立助行器,包括助行器主体、软质臂托和减震座椅,所述助行器主体由两个助行器支架通过至少一个连接杆连接,每个助行器支架均设置至少一个平衡杆,所述助行器主体顶端设置软质臂托,所述软质臂托一侧设置一组L型把手,靠近L型把手一侧的连接杆上设置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与减震座椅通过液压杆连接,所述液压杆两端分别与减速电机和减震座椅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减震座椅与两侧滑块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减震座椅可沿滑块转动,所述滑块套接在平衡杆上,且可沿平衡杆进行轴向滑动,所述减速电机与减震座椅下端设置的第一蓄电池和变频器均电连,用于通过减速电机带动减震座椅翻转托扶老人缓慢坐下,降低下坐冲量。
可选地,所述助行器支架靠近L型把手一侧设置有万向轮,另一侧设置有防滑地垫。
可选地,所述减震座椅内部设置有第二蓄电池、控制器、GPS定位装置和蓝牙模块,所述第二蓄电池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GPS定位装置连接,输出端与蓝牙模块连接,所述蓝牙模块与远程终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金良,未经于金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106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