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梁侧面的抗震支吊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09567.9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18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汤统壁;马博;孙圳涛;陈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康佳顺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2 | 分类号: | F16L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杨帅峰;岳东升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面 抗震 吊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梁侧面的抗震支吊架,包括与管道对应连接的管夹,所述管夹的上部与吊杆对应连接,所述管夹的侧边与斜撑对应连接,所述吊杆的另一端与L型抗震连接件对应连接,所述斜撑的另一端与铰链对应连接,所述L型抗震连接件和铰链均与钢筋混凝土梁的同一个侧面对应连接;所述L型抗震连接件的横截面为L型,所述L型抗震连接件包括梁接面和连接面,所述梁接面与连接面对应垂直,所述梁接面与钢筋混凝土梁的侧面对应接触,在所述梁接面与钢筋混凝土梁之间对应设有若干个第一锚栓,所述连接面与吊杆的上端对应可拆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梁侧面的抗震支吊架整体安装在梁的侧面,节省了钢材料,方便施工,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梁侧面的抗震支吊架。
背景技术
现有传统的抗震支吊架的安装形式,无论是国家规范的图例还是国标图集的图例,支吊架立杆和斜撑都是锚固在钢筋混凝土楼板内的,对于量大面广的普通项目基本都是按传统的方式来安装,但是对于个别特别的项目(如大跨度的公共会议室或展厅,动车站台的大跨度梁),会有1.3米~2.0米高的钢筋混凝土梁,传统项目也会存在个别1.3~2.0米高的大跨度梁(如转换梁),对于这些位置,抗震支吊架的吊杆和斜撑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锚固在楼板上,则吊杆的长度将超过梁高(如2米以上),斜撑的长度将接近3米,因此会出现以下不足:
1、材料的长度和重量增加,造价增加,
2、安装难度增加,需要采用升降机或是搭建多层的支撑架,2~3米长度的槽钢一个工人搬运不了,需要增加工人,安装的工期加长。
3、当是顶层时,抗震支吊架较重,需要采用更大更长的抗震锚栓,施工有可能会导致屋面板出现小裂缝,可能导致后期使用过程中渗水漏水。
对于特别项目或特殊部位存在1.3~2.0米高梁的位置,应避免采用传统锚固在楼板内的安装方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梁侧面的抗震支吊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梁侧面的抗震支吊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梁侧面的抗震支吊架,包括与管道对应连接的管夹,所述管夹的上部与吊杆对应连接,所述管夹的侧边与斜撑对应连接,所述吊杆的另一端与L型抗震连接件对应连接,所述斜撑的另一端与铰链对应连接,所述L型抗震连接件和铰链均与钢筋混凝土梁的同一个侧面对应连接;
所述L型抗震连接件的横截面为L型,所述L型抗震连接件包括梁接面和连接面,所述梁接面与连接面对应垂直,所述梁接面与钢筋混凝土梁的侧面对应接触,在所述梁接面与钢筋混凝土梁之间对应设有若干个第一锚栓,所述连接面与吊杆的上端对应可拆连接。
所述第一锚栓包括设置在梁接面与钢筋混凝土梁之间的两个。
所述铰链通过第二锚栓与钢筋混凝土梁的侧面对应连接。
所述斜撑的下端与斜撑连接件对应螺纹连接,所述斜撑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管夹侧边对应可拆连接。
在所述管夹的中部对应设有管夹加强杆,所述管夹加强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管夹,所述管夹加强杆的其中一端穿过管夹与斜撑连接件对应螺纹连接。
在所述吊杆外侧对应设有槽钢,在所述吊杆与槽钢之间对应设有加劲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梁侧面的抗震支吊架整体安装在梁的侧面,节省了钢材料,方便施工,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梁侧面的抗震支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康佳顺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康佳顺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095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