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脂量可调式轴承注脂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08186.9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18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程义清;冷宇明;殷秋香;江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钱潮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F16N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张仁杰 |
地址: | 21214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脂量可 调式 轴承 工装 | ||
一种注脂量可调式轴承注脂工装,包括背箱、升降杆、升降板、控制箱、吸脂泵、操作台、注射座和注射器;背箱设置于操作台的背侧;升降杆设置于背箱内底面两端;升降板设置于升降杆的顶端;吸脂泵设置于升降板的顶表面中心;吸脂泵的一端通过吸脂出口管贯穿伸入操作台内;吸脂泵的底端通过吸脂入口管贯穿升降板;控制箱设置于升降板的顶面;注射座设置于操作台的顶表面;注射器的顶端部与操作台的内底面固定设置,且注射器与注射座贯通设置。本实用新型可对加注的润滑脂为统一量进行加注,并可针对不同轴承润滑脂加注量进行调节,装置的使用灵活程度更强;各工艺流程之间运行流程流畅,注脂工艺流程的整体洁净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制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注脂量可调式轴承注脂工装。
背景技术
油脂在轴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油脂注入量和注入方法能更好的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对于密封轴承,在生产时就已经充填了适当的润滑脂;对于开式轴承使用中也在主机中设置了密封装置,以防润滑脂的泄漏。无论时密封轴承或开式轴承其润滑脂的注入量需要进行科学的把控。注脂量过少,易造成缺脂或干摩擦,影响寿命。注脂量过多则会导致轴承温升高。润滑脂的大量泄漏既污染环境,又造成浪费。
为了满足轴承的注入润滑脂的工艺要求,现有技术工艺中通过设计有注脂设备进行润滑脂的注入,其注脂设备一般方式为通过注脂泵对润滑脂进行吸入并泵送入轴承内,注脂设备存在有诸多技术问,如:(1)当注脂泵对油脂进行连续注入的同时,未能对注入的润滑脂进行定量计量,使其进行定量注入轴承内。(2)注脂泵的设备一般为开放式设备,及注脂泵、油脂筒等设备直接搁置于环境中,润滑脂极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同时,润滑脂的过程同样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将注脂完成后的空桶与新的注脂桶进行切换时,桶内的润滑脂极易滴落于桶外,使整个注脂设备杂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脂量可调式轴承注脂工装,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注脂量可调式轴承注脂工装,包括背箱、升降杆、升降板、控制箱、吸脂泵、操作台、注射座和注射器;所述背箱设置于所述操作台的背侧,所述背箱与所述操作台固定设置;所述背箱呈中空结构,后箱门通过活动铰链与所述背箱的外侧实现转动;所述升降杆设置于所述背箱内底面两端,呈垂直设置;所述升降板设置于升降杆的顶端,所述升降板的两端底面分别与两端所述升降杆呈固定设置;所述吸脂泵设置于所述升降板的顶表面中心,所述吸脂泵与所述升降板垂直固定;所述吸脂泵的一端通过吸脂出口管贯穿伸入所述操作台内;所述吸脂泵的底端通过吸脂入口管贯穿所述升降板;所述吸脂入口管的外侧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吸脂入口管固定设置;所述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升降板的顶面,所述控制箱与所述升降板固定设置;所述操作台呈中空结构,前箱门通过活动铰链与所述操作台的外侧实现转动;所述注射座设置于所述操作台的顶表面,所述注射座与所述操作台固定设置;所述注射器设置于所述操作台内,所述注射器的顶端部与所述操作台的内底面固定设置,且所述注射器与所述注射座贯通设置;所述注射器的一侧与所述吸脂出口管呈贯通设置;所述注射器的一端设有注射腔,所述注射腔与所述注射器呈纵向首尾连通设置,所述注射腔的底端设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从注射腔的底端贯穿伸入所述注射腔内,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注射腔呈螺纹连接,并呈密封设置;所述注射腔的一端设有加压腔,所述加压腔与所述注射腔连通,所述加压腔的一端连通有两个压力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背箱的底端、操作台的底端分别设有脚轮,所述脚轮与所述背箱、操作台固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背箱的高度高于所述操作台的顶面高度;所述背箱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吸脂入口管与所述升降板呈垂直固定设置;与所述吸脂入口管固定的密封板呈圆盘状结构,所述密封板的外径与润滑脂桶的内径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通过导线与所述注脂泵实现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箱上设有吸脂泵气压表,所述吸脂泵气压表监测所述吸脂泵的内部气压,并通过手动按钮进行所述吸脂泵的气压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钱潮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钱潮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081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伸缩式塑套钢保温管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家用安全节能型电子燃气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