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抗断裂效果的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01856.4 | 申请日: | 2021-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24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降子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泰飞线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544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断裂 效果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抗断裂效果的电缆,包括若干个电缆芯、绝缘层、屏蔽层、软胶皮层、硬胶皮层以及防护层,若干个所述电缆芯叠放在一起,所述绝缘层固定连接在若干个所述电缆芯的外侧,所述屏蔽层固定连接在所述绝缘层外表面,所述软胶皮层固定连接在所述屏蔽层外表面,所述硬胶皮层固定连接在所述软胶皮层外表面,所述防护层固定连接在所述硬胶皮层外表面,所述防护层外表面设置有防断裂机构。该具有抗断裂效果的电缆能够有效地抵挡缓冲由于外界因素产生的冲击力,从而能够达到防止电缆断裂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断裂效果的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等领域也在快速进步,随之带来的是电缆用量的增加,电缆通常是有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的种类有很多,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中而不同的领域中的使用环境是不一样的,因此对电缆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目前,对于设置在户外环境中的电缆,电缆很容易就会受到由于外界因素而产生的冲击力,例如强风或者受到杂物的碰撞,其所产生的冲击力容易使得电缆发生断裂,从而无法继续使用,会给电缆供电造成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缆容易受到由于外界因素而产生的冲击力而导致断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抗断裂效果的电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具有抗断裂效果的电缆,包括若干个电缆芯、绝缘层、屏蔽层、软胶皮层、硬胶皮层以及防护层,若干个所述电缆芯叠放在一起,所述绝缘层固定连接在若干个所述电缆芯的外侧,所述屏蔽层固定连接在所述绝缘层外表面,所述软胶皮层固定连接在所述屏蔽层外表面,所述硬胶皮层固定连接在所述软胶皮层外表面,所述防护层固定连接在所述硬胶皮层外表面,所述防护层外表面设置有防断裂机构。
优选的,所述防断裂机构包括若干个固定组件以及若干个缓冲杆,若干个所述固定组件等间距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护层外表面,若干个所述缓冲杆均匀地固定连接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组件之间,且若干个所述缓冲杆均匀地环绕在所述防护层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半环形卡箍,两个所述半环形卡箍之间为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半环形卡箍下端之间为铰接,且两个所述半环形卡箍卡设在所述防护层外侧,两个所述半环形卡箍上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半环形卡箍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层。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为氟硅橡胶套。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抗断裂效果的电缆,有益效果在于:该具有抗断裂效果的电缆设计有防断裂机构,通过半环形卡箍、连接块、缓冲杆、弹性层的设置,当电缆受到由于外界因素产生的冲击力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会先作用到缓冲杆上,在多个缓冲杆的缓冲作用下,从而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外界的冲击力,避免了冲击力直接地作用到电缆上,进而能够有效地达到了抗断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抗断裂效果的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抗断裂效果的电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缆芯1、绝缘层2、屏蔽层3、软胶皮层4、硬胶皮层5、防护层6、防断裂机构7、半环形卡箍71、连接块72、缓冲杆73、弹性层7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泰飞线缆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泰飞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018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