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源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00207.2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60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谢宁宁;蔺新星;尹立坤;孙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1/06 | 分类号: | F04B41/06;F04B39/06;F02C1/05;F03G6/06;F24D11/02;F25B15/0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压缩空气 综合利用 系统 | ||
一种多源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它包括填充蓄热装置、蓄热回路、释热回路、储气回路、光热回路、供暖回路和供冷回路,通过蓄热回路和释热回路分别与填充蓄热装置连接,蓄热回路的蓄热换热器和释热回路的释热换热器分别与储气回路连接,光热回路与蓄热回路连接,供暖回路与释热回路和光热回路连接,供冷回路与填充蓄热装置和光热回路连接,光热回路对蓄热回路和释热回路加热。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系统不能满足综合功能,储能过程中温度达不到要求时降低做功效率导致系统不稳定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同时满足多种综合功能,提升系统稳定做功性能和效率,实现连续供热和供冷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源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因为在释能过程中,通过空气透平进行发电,在此过程中能够利用高压空气膨胀降温产生冷能提供给用户,同时在压缩热回收的蓄热子系统中,除了利用回收热加热释能时的高压空气,还可以为用户提供生活用水及供暖。专利CN109826708 A 中提出了一种先进分布式多联供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应用方法,里面涉及了电力输出、供冷、供热等模块,虽然满足了用户不同季节负荷需求,但是采用的是补燃式,不是完全零污染。同样专利CN 107299891 B 中为一种先进多能互补的冷热电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应用方法,提出了回收压缩机热和太阳能集热装置提供热量,但也采用的为补燃式路线。专利CN 107939654 B 提出了一种冷-热-电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采用的为非补燃式路线,同时满足冷、热、电不同需求的供应,但是在蓄热系统还有进一步优化空间。
上述技术方案不能同时满足电力输出、供冷、供暖、供气等综合功能,在储能过程中一旦温度达不到做功温度,则透平效率降低,系统不稳定;其次不能连续供热和供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源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结构简单,采用蓄热回路和释热回路分别与填充蓄热装置连接,蓄热回路的蓄热换热器和释热回路的释热换热器分别与储气回路连接,光热回路与蓄热回路连接,供暖回路与释热回路和光热回路连接,供冷回路与填充蓄热装置和光热回路连接,光热回路对蓄热回路和释热回路加热,同时满足多种综合功能,提升系统稳定做功性能和效率,实现连续供热和供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源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它包括填充蓄热装置、蓄热回路、释热回路、储气回路、光热回路、供暖回路和供冷回路;所述蓄热回路和释热回路分别与填充蓄热装置连接,蓄热回路的蓄热换热器和释热回路的释热换热器分别与储气回路连接,光热回路与蓄热回路连接,供暖回路与释热回路和光热回路连接,供冷回路与填充蓄热装置和光热回路连接;光热回路对蓄热回路和释热回路加热。
所述填充蓄热装置包括与填充床排液端连通的储液罐,蓄热回路和释热回路与填充床和储液罐连通;稳压系统与填充床的进液端连接。
所述蓄热回路包括与蓄热管路串联的蓄热换热器和低温屏蔽泵。
所述蓄热换热器和释热换热器分别与压缩机和膨胀机连接。
所述释热回路包括与释热管路串联的释热换热器和高温屏蔽泵;膨胀槽与释热管路连接。
所述储气回路包括与储气罐连接的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分别与蓄热换热器和释热换热器连接,气源气管与排气管路连接。
所述光热回路包括与光热管路串联的光热集热系统和电加热器,光热管路与蓄热回路、供暖回路和供冷回路连接。
所述供暖回路包括与供暖换热器连接的暖用户端,供暖换热器与释热回路和光热回路连接。
所述供冷回路包括与吸收式制冷系统连接的冷用户端,吸收式制冷系统与蓄热回路和光热回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002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摔的多民族音乐识别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拌合站自动布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