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耦合山火及降雨作用的边坡灾害试验模拟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98223.2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69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峰;陈红旗;宗爽;马志刚;张群;孟素云;祁小博;赵国庆;张鸣之;黄喆;邢顾莲;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山火 降雨 作用 灾害 试验 模拟 设备 | ||
1.一种能耦合山火及降雨作用的边坡灾害试验模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装置(1)、地质灾害模拟装置(2)、山火模拟装置(3)、降雨模拟装置(4)和数据采集装置(5);其中,
所述地质灾害模拟装置(2)、山火模拟装置(3)和降雨模拟装置(4)从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架装置(1)上;
所述数据采集装置(5)设置在所述支架装置(1)上,能自动记录所述山火模拟装置(3)的模拟山火过程和所述降雨模拟装置(4)的模拟降雨过程以及自动采集所述地质灾害模拟装置(2)的土体物理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耦合山火及降雨作用的边坡灾害试验模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灾害模拟装置(2)包括:
透明模型箱(21)、支撑组件(25)、角度调节装置(24)、溢流槽(23)和溢流物收集箱(22);其中,
所述透明模型箱(21)的顶部设有开口,该透明模型箱(21)内部填筑有用于模拟边坡土体的填土(213)和坡面植被(214);
所述透明模型箱(21)的底端前部与所述支撑组件(25)活动连接;
所述角度调节装置(24)支撑在所述透明模型箱(21)的底端后部,能支撑调节所述透明模型箱(21)后端高度来调节该透明模型箱(21)的倾斜角度;
所述透明模型箱(21)内的前端上部经所述溢流槽(23)与所述溢流物收集箱(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耦合山火及降雨作用的边坡灾害试验模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模型箱(21)是由前挡板、两侧挡板、后挡板和底板围成的上端开口的方形箱体,所述前挡板、两侧挡板、后挡板和底板均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板;
该透明模型箱(21)的前挡板(219)中间卡设有能调节该前挡板(219)高度的装配式挡板(212);
该透明模型箱(21)的一侧挡板上设有测试仪器传输孔(211);
所述溢流物收集箱(22)采用顶部开口的矩形有机玻璃箱,该溢流物收集箱(22)内的中部设有过滤网(223),该过滤网(223)的上部空间为固体收集箱(221),该过滤网(223)的下部为集水箱(224);
所述溢流物收集箱(22)的侧壁上标注有刻度线(22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能耦合山火及降雨作用的边坡灾害试验模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5)由第一轴承支架(217)和第一横向支撑钢管(220)组成;其中,
所述第一轴承支架(217)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装置(1)上;
所述第一横向支撑钢管(220)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支架(217)上端,能在该第一轴承支架(217)上自由转动,该第一横向支撑钢管(220)与所述透明模型箱(21)的底端前部固定连接;
所述角度调节装置(24)由第二横向支撑钢管(215)、第二轴承支架(216)和千斤顶(241)组成;
所述第二横向支撑钢管(215)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支架(216)的顶端,该第二横向支撑钢管(215)与所述透明模型箱(21)的底端后部活动接触连接,所述第二轴承支架(216)的底端与所述千斤顶(241)的伸缩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耦合山火及降雨作用的边坡灾害试验模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241)的底部设有滑轮(2411),该滑轮(2411)嵌套设置在所述支架装置(1)的底盘(11)的槽钢滑槽(11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能耦合山火及降雨作用的边坡灾害试验模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山火模拟装置(3)包括:多个加热线圈(31)、封装钢板(32)、电线(33)、控制器(34)和电源(35);其中,
所述多个加热线圈(31)横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封装钢板(32)上,各加热线圈(31)通过电线(33)经所述控制器(34)与所述电源(35)电气连接;
所述封装钢板(32)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装置(1)的第三升降支架(133)上;
或者,所述山火模拟装置(3)采用明火式火焰模拟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未经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982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防触电的配电控制装置
- 下一篇:改性环氧树脂防腐地坪涂料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