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腔穿刺术后渗液封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97123.8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07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徐馨;张岚;陈漪;黄佩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17/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李庆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 穿刺 术后 封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腔穿刺术后渗液封堵装置,包括一亚力克杯体和一单向空气阀门;所述亚力克杯体包括一杯体和一管状部;所述杯体呈圆柱形且底部开口,所述管状部的管径小于所述杯体的内径并连接于所述杯体的顶部;所述管状部顶部形成一空针连接口,所述单向空气阀门安装于所述管状部内。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腹腔穿刺术后渗液封堵装置,可以在局部形成负压环境,使穿刺点渗漏消失,可使患者拥有更良好的治疗体验,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腔穿刺术后渗液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腹腔穿刺引流后或置管拔出后仍有腹水渗漏的患者常用的处理措施为缝针封堵、无菌纱布加压包扎。但通常有渗液的患者往往是大量腹水患者,腹壁菲薄,缝针增加患者疼痛切存在易出血、封堵失败的缺点。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往往不能起到有效封堵,需要不断更换敷料。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腔穿刺术后渗液封堵装置,可以在局部形成负压环境,使穿刺点渗漏消失,可使患者拥有更良好的治疗体验,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腔穿刺术后渗液封堵装置,包括一亚力克杯体和一单向空气阀门;所述亚力克杯体包括一杯体和一管状部;所述杯体呈圆柱形且底部开口,所述管状部的管径小于所述杯体的内径并连接于所述杯体的顶部;所述管状部顶部形成一空针连接口,所述单向空气阀门安装于所述管状部内。
优选地,还包括一硅胶防护垫圈,所述硅胶防护垫圈连接于所述杯体的底边。
优选地,所述杯体高度为1.5cm,所述杯体的直径等于或接近1.5cm。
优选地,所述管状部的高度为0.5c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迅速起效:本渗液封堵装置,通过局部皮肤、皮下组织负压压迫作用,可以迅速的使得渗液点闭合,往往仅需要24小时即可解决渗液问题。
2.简单小巧:本装置主体的长宽不超过2*1.5cm,非常小巧,使得负压环境更加集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即使在大量腹水的患者中,将渗液封堵器压迫好后外压数层纱布固定即可。
3.舒适性好:本封堵装置设计上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了不使患者局部产生疼痛,加用了硅胶防护垫圈,保护周边皮肤,提升患者舒适度。
4.操作便捷:本封堵装置操作非常简单,简单按压操作即可在穿刺点局部造成负压压迫,方便各类人士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腹腔穿刺术后渗液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特点。
临床常有不同原因腹水的患者在进行腹腔穿刺引流或置管拔出后会发生腹水渗漏难以好转的情况,常常需要缝针闭合或不断更换敷料来改善渗漏,但往往疗效欠佳。使患者生活受到极大的干扰,既往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使用一些橡胶瓶盖(如白蛋白包装内的橡胶瓶盖)可在消毒灭菌后压迫在患者穿刺点处,使得局部形成负压环境,24小时拆除后,穿刺点渗漏即可消失。但这一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橡胶瓶盖大小不一,往往需要修剪,再消毒灭菌处理,过程非常繁琐,如有一种装置可以在局部形成类似的负压环境,即可达到一样的治疗目的。故此,我们设计了这一专用的渗液封堵装置,可使患者拥有更良好的治疗体验,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971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纱机
- 下一篇:一种医学护理用尿袋重力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