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空气源热泵上的内置水箱的水力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94522.9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37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吉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0 | 分类号: | F24F13/00 |
代理公司: | 靖江市靖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9 | 代理人: | 刘铭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泰州市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空气 源热泵上 内置 水箱 水力 模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空气源热泵上的内置水箱的水力模块,包括箱体,箱体内壁安装有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内设置有隔板、保温仓和减震钢板,隔板设置于固定框架的中部,将固定框架分隔为上下两部,保温仓设置于固定框架的底端靠近边缘的一侧,减震钢板设置于保温仓的一侧。通过重新排布箱体内的结构位置,缩短水泵末端与热水出口之间的距离,首先减少了热量损失,其次通过隔板将两组结构分隔开,充分利用箱体内的空间,进一步提高空气源热泵的体积小的优势,固定框架中的固定筒、直角扣、减震钢板还能起到保护内部模块结构的作用,减小与侧壁之间的冲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空气源热泵上的内置水箱的水力模块。
背景技术
水力模块就是把水泵、阀件、过滤器、定压补水装置、水泵控电控柜等等(几乎是除了主机以外所有的东西)集成在一个箱子里面,在安装的时候,只有主机和水力模块两个整体设备,管路也非常简单,就是将这两个设备连接起来再把负载侧和源侧管道接到相应位置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减少机房的占地面积,二是增加机房的美观程度,三是安装方便,可以在工厂定制,在现场只需要简单的组装即可。
目前,水力模块的安装是在其箱体上固定一块安装板,然后直接与地面相连,并且没有防护措施,水力模块多安装于室外,这种方式不利于对水力模块的保护,有碰撞损坏的风险。当出现故障时,这种安装方式维修难度较大,维修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空气源热泵上的内置水箱的水力模块,通过重新排布箱体内的结构位置,缩短水泵末端与热水出口之间的距离,首先减少了热量损失,其次通过隔板将两组结构分隔开,充分利用箱体内的空间,进一步提高空气源热泵的体积小的优势,固定框架中的固定筒、直角扣、减震钢板还能起到保护内部模块结构的作用,减小与侧壁之间的冲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空气源热泵上的内置水箱的水力模块,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安装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内设置有隔板、保温仓和减震钢板,所述隔板设置于固定框架的中部,将所述固定框架分隔为上下两部,所述保温仓设置于固定框架的底端靠近边缘的一侧,所述减震钢板设置于保温仓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板顶端设置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一端设置有直角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温仓中包括加热结构和保温材料,所述加热结构设置于保温仓的两端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侧壁上设置有热水出口、冷水入口和显示表,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配电箱、膨胀水箱、水管和水泵,所述水管依次连通冷水入口、水泵、膨胀水箱和热水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管的末端贯穿保温仓,且所述保温材料在保温仓内包裹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电箱通过直角扣与隔板相固定,所述水泵的底部设置有减震钢板,所述减震钢板设置于隔板的底端中部,所述固定筒内设置有膨胀水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泵水平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水泵的端口处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通过单向阀结构与外接水源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重新排布箱体内的结构位置,缩短水泵末端与热水出口之间的距离,首先减少了热量损失,其次通过隔板将两组结构分隔开,充分利用箱体内的空间,进一步提高空气源热泵的体积小的优势,固定框架中的固定筒、直角扣、减震钢板还能起到保护内部模块结构的作用,减小与侧壁之间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吉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吉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945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