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脉冲腔内倍频激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89930.5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42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游伟琳;董灵健;林小强;曹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纳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109 | 分类号: | H01S3/109;H01S3/11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年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54 | 代理人: | 谢名海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倍频 激光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脉冲腔内倍频激光器,包括第一腔镜、第二腔镜、第一二向色镜、第一增益晶体、Q开关、倍频晶体和第一泵浦源,所述Q开关、第一增益晶体、第一二向色镜和倍频晶体依次设于第二腔镜与第一腔镜之间;第二腔镜对基频光高反射,第一二向色镜对基频光透射、且对倍频光高反射,第一腔镜对基频光高反射,对倍频光透射;基频光正向通过倍频晶体时产生的倍频激光通过直接输出;基频光反向通过倍频晶体时产生的倍频激光被二向色镜反射后再输出;利用正反向输出存在的光程差形成双脉冲输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容易控制双脉冲的间隔,能够直接在腔内产生倍频光,从基频到倍频的转化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脉冲腔内倍频激光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在激光腔内产生双脉冲的方法是双腔法,即使用两个激光谐振腔分别产生激光脉冲,再通过光合束的方式,把两个脉冲合为一路输出,结构十分复杂,调节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脉冲腔内倍频激光器,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容易控制双脉冲的间隔,能够直接在腔内产生倍频光,从基频到倍频的转化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脉冲腔内倍频激光器,包括第一腔镜、第二腔镜、第一二向色镜、第一增益晶体、Q开关、倍频晶体和第一泵浦源,所述Q开关、第一增益晶体、第一二向色镜和倍频晶体依次设于所述第二腔镜与第一腔镜之间;所述第二腔镜对基频光高反射,所述第一二向色镜对基频光透射、且对倍频光高反射,所述第一腔镜对基频光高反射,对倍频光透射;当所述Q开关由高损耗转为低损耗时,激光器腔内的基频光震荡并产生脉冲,同时基频光通过所述倍频晶体产生倍频激光,基频光正向通过所述倍频晶体时产生的倍频激光通过所述第一腔镜直接输出;基频光反向通过所述倍频晶体时产生的倍频激光被所述第一二向色镜反射后再通过所述第一腔镜输出;正反向产生的倍频激光存在光程差L,形成双脉冲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二向色镜为45度入射的二向色镜,该第一二向色镜连接有反射镜,45度入射的所述第一二向色镜用于将基频光反向通过所述倍频晶体所产生的倍频激光转出谐振腔,再由所述反射镜原路反射回来。
进一步的,所述倍频晶体与所述第一腔镜之间增设第二二向色镜、第二增益晶体和第二泵浦源,所述第二增益晶体和第二泵浦源用于补充通过所述倍频晶体损耗后的基频光的能量,进而使两个倍频脉冲能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二向色镜镀膜AR@1064nm、HR@532n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两个腔镜之间设置二向色镜、增益晶体、Q开关、倍频晶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容易控制双脉冲的间隔,能够直接在腔内产生倍频光,从基频到倍频的转化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利用脉冲震荡的基频光通过倍频晶体产生倍频激光,基频光正向通过倍频晶体时产生的倍频激光通过直接输出;基频光反向通过倍频晶体时产生的倍频激光被二向色镜反射后再输出;利用正反向输出存在的光程差形成双脉冲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脉冲腔内倍频激光器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脉冲腔内倍频激光器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脉冲腔内倍频激光器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双脉冲腔内倍频激光器与单脉冲激光器应用效率对比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腔镜;2、第二腔镜;3、第一二向色镜;4、第一增益晶体;5、Q开关;6、倍频晶体;7、第一泵浦源;8、反射镜;9、第二二向色镜;10、第二增益晶体;11、第二泵浦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纳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市纳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89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