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既抗感染又抗血栓的纳米深静脉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85321.2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26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何斌;祝敏芳;余开颜;沈培明;李赛琪;张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胸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杜蔚琼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染 血栓 纳米 静脉 导管 | ||
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抗感染又抗血栓的纳米深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深静脉导管本体;其中,深静脉导管本体,由深静脉导管主体、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和深静脉导管内缓释层组成;深静脉导管主体,具有中通管路;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位于深静脉导管主体的外表面;深静脉导管内缓释层,位于深静脉导管主体的内表面;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缓释具有抗感染和/或抗血栓作用的药物;深静脉导管内缓释层,缓释具有抗感染和/或抗血栓作用的药物。该导管既能够抗感染,又能够抗血栓的具有双重作用的静脉导管,该深静脉导管不但能延长了置管时间,还可以通过减少患者感染和血栓形成来减少对患者躯体的损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涉及一种既抗感染又抗血栓的纳米深静脉导管。
背景技术
临床上深静脉导管主要用于危重患者及围术期患者的补液和用药,但是置管时间不宜过长,会有增加感染及血栓的风险,一般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5-14天必须更换,穿刺置管本身是有创性操作,经常更换会增加患者出血及感染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既能够抗感染,又能够抗血栓的具有双重作用的静脉导管,该深静脉导管不但能延长了置管时间,还可以通过减少患者感染和血栓形成来减少对患者躯体的损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抗感染又抗血栓的纳米深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深静脉导管本体;
其中,上述深静脉导管本体,由深静脉导管主体、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和深静脉导管内缓释层组成;
上述深静脉导管主体,具有中通管路;
上述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位于深静脉导管主体的外表面;
上述深静脉导管内缓释层,位于深静脉导管主体的内表面;
上述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缓释具有抗感染和/或抗血栓作用的药物;
上述深静脉导管内缓释层,缓释具有抗感染和/或抗血栓作用的药物。
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该深静脉导管本体的两端部可为惯常的静脉管的结构,一般来说,其末端(即、深入患者注射部位端)连接有保护头套,在使用前摘去该头套即可,故而,该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和内缓释层的末端可以为封闭结构也可以为开放式结构。该本体的头端与若干个液体输入端连接,并通过多通保护结构实现多管路的收纳、保护和控制。
考虑到药物的缓释效果和成本问题,该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和内缓释层一般覆盖,并略长于传统使用长度/内置长度即可。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既抗感染又抗血栓的纳米深静脉导管,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为嵌套于深静脉导管主体外部的套管结构;
上述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的外视面上密布有纳米级通孔;
上述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和深静脉导管主体之间填充有抗感染和/或抗血栓作用的药物。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既抗感染又抗血栓的纳米深静脉导管,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深静脉导管内缓释层,为嵌套于深静脉导管主体内部的套管结构;
上述深静脉导管内缓释层的内视面上密布有纳米级通孔;
上述深静脉导管内缓释层和深静脉导管主体之间填充有抗感染和/或抗血栓作用的药物。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既抗感染又抗血栓的纳米深静脉导管,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包括第一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和第二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
上述第一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与第二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彼此独立设置于深静脉导管主体的外表面;
上述第一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与第二深静脉导管外缓释层内填充有不同的药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胸科医院,未经上海市胸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853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护套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偏移功能的快速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