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双夹持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84974.9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28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史瑞杰;赵武云;杨发荣;戴飞;张锋伟;瞿江飞;王天福;王凤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57/01 | 分类号: | A01D57/01;A01D57/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0 | 代理人: | 郑松林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夹持 输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双夹持输送装置,涉及农业联合收获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扶禾器,本实用新型中扶禾器底部设置有相对称的双夹持链输送装置,双夹持链输送装置由夹具壳体、链轮、自适应夹具、拨齿、链条和弹簧所组成,其中扶禾器下方设置有两根链条,链条内侧位于端部啮合连接有链轮,链轮内套接轴杆,轴杆上方于扶禾器底部固定有轴承座,轴杆插入轴承座内,于轴承座中固定,扶禾器下方安装的两个输送链,采用相向运动方式,该双夹持输送装置可采用并排链接的方式适应不同的割幅,该装置适宜输送高杆作物、大草谷比作物等,工作时输送装置不伤作物茎秆,不堵塞,可提高收割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联合收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双夹持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高杆作物指茎秆比较高的农作物,如高粱、玉米,藜麦等,而高杆作物近年来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玉米、藜麦逐渐成为经济作物,但高杆作物成熟后植株大小从0.3-3米不等,茎部质地较硬,种植面积不一,遍布我国大江南北,其中包括黄土高原和丘陵山区,且高杆作物富含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具有多种健康功效。
目前我国高杆作物联合收获时面对茎秆高大、粗壮等特点,尚未有特定的链趴输送装置,对高茎秆作物进行收割,遂需求一种能够自适应茎秆形态,对茎秆进行夹持输送的装置,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双夹持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适应双夹持输送装置,包括扶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扶禾器底部设置有相对称的双夹持链输送装置,双夹持链输送装置由夹具壳体、链轮、自适应夹具、拨齿、链条和弹簧所组成,其中扶禾器下方设置有两根链条,链条内侧位于端部啮合连接有链轮,链轮内套接轴杆,所述轴杆上方于扶禾器底部固定有轴承座,所述轴杆插入轴承座内,于轴承座中固定。
所述链条处连接有若干拨齿,拨齿处设置有夹具壳体,夹具壳体于链条的外侧固定至拨齿处,所述夹具壳体内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两端于夹具壳体的上顶和下底处固定,所述夹具壳体内设置有自适应夹具,自适应夹具滑动套于限位杆,所述自适应夹具两侧设置有两根弹簧,两根弹簧于自适应夹具的上下两侧,套于限位杆处。
优选的,两根所述链条相对于扶禾器的运动状态为相向运动。
优选的,所述拨齿之间于链条处的间距与植株种植间距为相适配设置。
优选的,所述自适应夹具由滑块和U型夹所组成,其中滑块滑动套于限位杆处,U型架于滑块的朝外端面处固定,所述滑块相对于夹具壳体为外伸状。
优选的,所述U型夹的开口尺寸大于夹内腔体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扶禾器下方安装的两个输送链,采用相向运动方式,该双夹持输送装置可采用并排链接的方式适应不同的割幅,该装置适宜输送高杆作物、大草谷比作物等,工作时输送装置不伤作物茎秆,不堵塞,可提高收割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弹簧分别位于自适应夹具上下两侧,可以使得自适应夹具在夹具壳体内上下运动,拨齿安装在链条上,通过链条的运动使得自适应夹具开始运动并输送作物茎秆。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自适应双夹持链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自适应双夹持链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一种自适应双夹持链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一种自适应双夹持链输送装置的自适应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自适应双夹持链输送装置的自适应夹具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849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太阳能充电的应急车载电瓶
- 下一篇:一种轻型飞机机翼与机身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