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实现初期雨水净化、入渗的多功能雨水渗透弃流井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83272.9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0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悦;王冬;王旭阳;孙婧;唐凯峰;董志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蒙蒙 |
地址: | 30005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初期 雨水 净化 入渗 多功能 渗透 弃流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初期雨水净化、入渗的多功能雨水渗透弃流井,所述渗透弃流井包括井体、设置在所述井体顶部的井篦和设置在所述井体底部的砂垫层基础,所述井体内填充有用于净化初期雨水的填充材料;所述井体的下部开设有用于使净化后的初期雨水渗入下部土壤的渗透孔。本实用新型在初期雨水渗透土层的同时,可以预先处理净化水中污染物,能效控制初期雨水,减少对绿地与植物的污染与破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及排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初期雨水净化、入渗的多功能雨水渗透弃流井。
背景技术
当今城市建设发展要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多采用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以“渗、滞、蓄、净、用、排”为设计理念,结合当地现状条件,不断开发创新出新的工艺与设施。
下凹式绿地作为经典的海绵城市设施,有一定的雨水存蓄能力。研究表明,降雨初期的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部分污染物浓度甚至超过常规生活污水的指标,直接排入绿地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污染,影响绿地种植物的生长。因此,采用渗井等措施对初雨进行控制与净化是十分必要的。常见的渗井主要由基础、井体、进出水管、井盖及踏步等部分组成,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处理规模有限,需在绿地中大量设置,且对雨水中的污染物基本没有净化作用。
因此,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措施,亟需实施一种具备初雨净化、入渗等多功能的雨水渗透弃流井,以此来实现对初期雨水的有效控制,避免未经处理的初雨对绿地与植物造成破坏,对实现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景观,保护城市水生态和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初期雨水渗透土层的同时,可以预先处理净化水中污染物的多功能的雨水渗透弃流井,本实用新型能效控制初期雨水,减少对绿地与植物的污染与破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实现初期雨水净化、入渗的多功能雨水渗透弃流井,所述渗透弃流井包括井体、设置在所述井体顶部的井篦和设置在所述井体底部的砂垫层基础,所述井体内填充有用于净化初期雨水的填充材料;所述井体的下部开设有用于使净化后的初期雨水渗入下部土壤的渗透孔。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材料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铺设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所述第三过滤层的铺设范围为所述井体下部开设渗透孔的区域;所述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的填料粒径依次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层由粒径为5cm~8cm的鹅卵石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层由粒径为3cm~5cm的蓄保水基材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过滤层由粒径为2cm~3cm的鹅卵石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井体的下部外侧、位于所述渗透孔区域铺设有透水土工布。
进一步地,所述井体的中部侧壁、位于所述第二过滤层区域内连接有弃流管,所述弃流管的一端与所述井体相连通、另一端连接至溢流井或雨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井体的内壁铺设有筛网。
进一步地,所述渗透孔的孔径为5mm~8mm,开孔率为1%~3%。
进一步地,所述井篦与所述井体相匹配;所述井篦内开孔,便于收集雨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832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