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高浓度CO2 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82833.3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62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邓海发;闫肃;康国栋;刘艳武;曹义鸣;邢传胜;赵一帆;王钊;李子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节能环保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co base sub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高浓度CO2的天然气的净化系统,其中,净化系统包括分离部和吸收部,分离部用于粗脱碳,吸收部用于精脱碳,使天然气中CO2的去除比例大大增加,可实现含高浓度CO2的天然气的高效净化和低碳氢损失,进而缓解现有技术中天然气中由于含有大量CO2,不仅降低天然气热值、增加运输负荷和成本,且腐蚀管路和设备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然气净化提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含高浓度CO2的天然气的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相比煤和石油,天然气的碳强度低、热能利用率高,其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更低,更加清洁,因此我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天然气的供应和使用。
随着社会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将带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天然气在我国能源革命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预计2050年前我国天然气消费保持增长趋势。但与此同时,我国天然气产量严重不足,供应缺口巨大,进口量不断攀升,进口压力持续加大。据统计,2018年我国天然气进口总量9039万吨,同比增加31.9%。因此,提升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天然气产供储体系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国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天然气在开采过程中通常伴随有不定含量的CO2,不仅降低天然气热值、增加运输负荷和成本,且腐蚀管路和设备,因此在使用和进一步加工前需将其脱除。随着我国天然气勘探和利用水平的提升,一些高CO2含量天然气气田的开发逐渐得到关注,开发适合高CO2含量天然气净化的方法和装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含高浓度CO2的天然气的净化系统,以缓解天然气中由于含有大量CO2,不仅降低天然气热值、增加运输负荷和成本,且腐蚀管路和设备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高浓度CO2的天然气的净化系统,包括分离部及吸收部;
所述分离部包括一级分离单元及二级分离单元,所述吸收部包括吸收单元及吸收剂再生单元;
所述一级分离单元具有第一气体入口、第一渗透气出口及第一渗余气出口,所述二级分离单元具有第二气体入口、第二渗透气出口及第二渗余气出口,所述吸收单元具有第三气体入口、第三气体出口、第一吸收剂入口及第一吸收剂出口,所述吸收剂再生单元具有第二吸收剂入口、第二吸收剂出口及气体出口;
所述第一渗透气出口与所述第二气体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渗余气出口与所述第三气体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渗余气出口与所述第一气体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吸收剂入口与所述第二吸收剂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吸收剂出口与所述第二吸收剂入口连通;
所述一级分离单元和所述二级分离单元均能够将含CO2的天然气以过滤的形式分离为渗透气及渗余气;
所述吸收单元具有能够吸收CO2的吸收剂;
所述吸收剂再生单元用于将吸收CO2后饱和的吸收剂还原为可重新吸收 CO2的吸收剂。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部还包括气体压缩单元,所述气体压缩单元设于所述一级分离单元的第一渗透气出口与所述二级分离单元的第二气体入口之间;
且所述气体压缩单元的气体入口与所述第一渗透气出口连通,所述气体压缩单元的气体出口与所述第二气体入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剂再生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闪蒸单元、第一加热单元、冷却单元及加压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节能环保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海油节能环保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828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型路缘石模具
- 下一篇:一种PECVD一体炉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