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重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77331.1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9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军;李晓辉;陈钰;刘傲帅;邵尤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洁净达医疗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8/108 | 分类号: | F24F8/108;F24F8/19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可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99 | 代理人: | 周刘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重净化装置,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负极板、正极板、纳米锰锂滤网、第二负极板和改性碳滤网,所述正极板靠近第一负极板的一侧设有绝缘立柱,所述第一负极板与绝缘立柱远离正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纳米锰锂滤网的外部设有绝缘壳,所述绝缘壳朝向正极板的一侧以及朝向第二负极板的一侧均为开口设置,所述第二负极板通过金属片与纳米锰锂滤网连接,所述正极板和纳米锰锂滤网以及第二负极板和改性碳滤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负极板和第二负极板上均开设有多个滤孔,所述正极板为设有多个孔的框架结构,所述纳米锰锂滤网上负载锰、锂材料。本实用新型的净化装置具有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重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常用的空气消毒方式有臭氧、紫外线、静电离子箱吸附、过滤吸附等。臭氧、紫外线消毒效果虽然很好,但是不能人机共存,致使这两种消毒方式不能大范围的使用;静电离子箱吸附的消毒方式效率低,很难能够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滤网过滤吸附的方式虽然效率高,但是聚集在滤网上的病毒、细菌并没有被杀灭,还会在滤网上进行繁殖,时间久了,滤网就成了一个严重的污染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重净化装置,具有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重净化装置,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负极板、正极板、纳米锰锂滤网、第二负极板和改性碳滤网,所述正极板靠近第一负极板的一侧设有绝缘立柱,所述第一负极板与绝缘立柱远离正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纳米锰锂滤网的外部设有绝缘壳,所述绝缘壳朝向正极板的一侧以及朝向第二负极板的一侧均为开口设置,所述第二负极板通过金属片与纳米锰锂滤网连接,所述正极板和纳米锰锂滤网以及第二负极板和改性碳滤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负极板和第二负极板上均开设有多个滤孔,所述正极板为设有多个孔的框架结构,所述纳米锰锂滤网上负载锰、锂材料。
其中,所述正极板呈矩形框,所述正极板的四个直角处设有弧形的连接筋,所述正极板的矩形框内设有第一加强筋和多条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矩形框的两个短边的中点,多条所述第二加强筋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矩形框的两个长边,相邻两条第二加强筋的端部固定连接并与矩形框的长边形成三角形,所述矩形框内设置有金属线。
其中,所述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和连接筋交接形成交接点,所述绝缘立柱设于交接点处。
其中,所述绝缘立柱为陶瓷立柱。
其中,所述绝缘壳包括抵接部、分别与抵接部的两相对端固定连接的两个导向部和与两个导向部远离抵接部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的盖体,所述抵接部、两个导向部和盖体围合成上下开口设置的矩形框,所述纳米锰锂滤网活动设于绝缘壳内,且纳米锰锂滤网的两相对侧分别与绝缘壳的两个导向部滑动连接。
其中,两个所述导向部、抵接部和盖体靠近正极板和第二负极板的两侧均设有用于阻挡纳米锰锂滤网脱离绝缘壳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靠近纳米锰锂滤网的侧面抵接纳米锰锂滤网。
其中,所述绝缘壳为塑料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净化装置可以连接10000伏特左右的电压,在这样的电场强度作用下,可以有效提高净化装置去除颗粒物和杀灭细菌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纳米锰锂滤网,相比采用普通的滤网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纳米锰锂滤网,该滤网可以在无光催化的条件下,在保证去除颗粒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强甲醛、苯、二甲苯、甲苯、TVOC、醇、酮、氨、硫化氢有害气体的分解能力和杀灭细菌和病毒的能力,具有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等物质变性,从而致死病源微生物,使滤网不再成为污染源,还可以有效去除因静电场电压增高而产生的臭氧,保证净化后的空气不存在有害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洁净达医疗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洁净达医疗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77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引流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