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动脉采血针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69014.5 | 申请日: | 2021-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65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贾娜;杨昱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5/153 | 分类号: | A61B5/153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雍常明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动脉 采血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动脉采血针结构,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动脉采血针主体和静脉采血针主体,所述动脉采血针主体、静脉采血针主体之间设置有漏斗状连接座;所述动脉采血针主体包括针筒,所述针筒的底端安装有针头连接座,所述针筒的上部滑动安插有活塞推拉杆,所述针头连接座为乳头状且与针筒为一体成型;所述静脉采血针主体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安装有穿刺针头,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末端针头,所述针头连接座与末端针头之间通过漏斗状连接座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减少对患者的二次穿刺采血,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并减少医务人员被针刺伤的几率,提高采血效率,提高采血准确性与成功率,赢得抢救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动脉采血针结构。
背景技术
在医院的危急情况处置时,可能会需要同时采集患者的血常规、血交叉、心梗三项等以及血气九项。血常规、血交叉、心梗三项等检验,通常是使用静脉采血针穿刺静脉后注入真空采血试管内。
但是患者情况危急,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且患者需要查血气九项,最后很大几率上会使用静脉采血针抽取患者的动脉血标本。试管血采集完毕后却往往会出现动脉血气标本不容易采集的情况。这是因为动脉血气标本容器是类似于注射器的针筒外形,也就是动脉血气专用采血针,这也就造成了静脉采血针末端与动脉采血器头部连接困难的情况,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一定几率上试管血采集完毕后却往往会出现动脉血气标本不容易采集的情况,进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动脉采血针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动脉采血针结构,包括动脉采血针主体和静脉采血针主体,所述动脉采血针主体、静脉采血针主体之间设置有漏斗状连接座;所述动脉采血针主体包括针筒,所述针筒的底端安装有针头连接座,所述针筒的上部滑动安插有活塞推拉杆;所述静脉采血针主体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安装有穿刺针头,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末端针头。
优选的,所述针头连接座为乳头状且与针筒为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针头连接座与末端针头之间通过漏斗状连接座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漏斗状连接座的底端设置为与现有技术中真空采血试管顶端一致的橡胶结构。
优选的,所述漏斗状连接座的顶端与针头连接座的末端之间采用卡接方式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漏斗状连接座的顶端与针头连接座的末端之间采用螺接方式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动脉采血针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动脉采血针结构,通过动脉采血针主体上针头连接座与静脉采血针主体上末端针头间可便捷拆装的漏斗状连接座的添加,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二次穿刺,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减少医务人员被针刺伤的几率,增加采血效率,提高采血准确性与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动脉采血针结构,漏斗状连接座的底端采用与现有技术中真空采血试管顶端一致的橡胶结构,方便末端针头插入漏斗状连接座的底端就像插入现有技术中的真空采血试管顶端一样轻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动脉采血针结构的三维拆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动脉采血针结构动脉采血针主体、漏斗状连接座的主视图。
图中:1动脉采血针主体、101针筒、102活塞推拉杆、103针头连接座、2漏斗状连接座、3静脉采血针主体、301穿刺针头、302末端针头、303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690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电子积木小车
- 下一篇:一种扩香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