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靠性较好的电热膜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67179.9 | 申请日: | 2021-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75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黄珍丽;陈光;周银妹;胡锦骊;栗明;张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长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26 | 分类号: | H05B3/26;H05B3/06;H05B3/00;H05B3/02;H05B3/12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路锐 |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靠性 较好 电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靠性较好的电热膜,其要点是:根据电热膜使用环境及被加热面(地板)传热和散热情况,调整电热膜功率密度分布(通过调整间距和/或发热部的导电截面积),当传热和散热较快的场合,被加热表面温度呈现较大的梯度,电热膜中心温度高,周边温度低,通过提高电热膜周边功率密度,减小电热膜中间的功率密度,保证电热膜整体温度分布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延长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采用两个或三个加热回路,当一路出现问题后,其余的还能继续工作散发热量,不会造成温度大幅降低,尤其适合跑长途的动车,为后期更换提供充足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多加热回路的使用可靠性较好的电热膜。
背景技术
电加热取暖系统中的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膜产品,由可导电的导电涂料、金属载流条经加工、热压在绝缘聚酯薄膜间制成,属于低温辐射的电热膜。电热膜做为发热体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送入空间,使人体感受到温暖,其综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对流供暖方式。地面加热取暖系统通常由电源、温控器、连接件、绝缘层、电热膜及饰面层构成。电源经导线连通电热膜,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地面电加热取暖系统不仅适用于北方,更适用于冬季无取暖设施的地区。电热膜不仅广泛应用于住宅、学校、商店、医院和办公楼等民用建筑的加热取暖系统,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工厂厂房和仓储等工业建筑的加热取暖系统中。现在还应用到了轨道车辆的加热取暖系统中以及道路融雪等领域,电热膜具有广阔的用前景。由于电热膜为面状,其各个部位的散热快慢有差异,因此普遍存在中央部位过热,四周温度较低的现象,容易造成中部高温寿命降低甚至烧毁。其次,现有的电热膜通常只有一个加热回路,开始工作时升温较慢,而且一旦出现短路,整个电热膜就无法加热了,需要更换,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多(本实用新型中的多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三个)加热回路的使用可靠性较好的电热膜。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靠性较好的电热膜,其结构特点是:包括上绝缘层、发热芯层、下绝缘层和电连接片组件。
发热芯层由两条导电发热条铺设构成,两条导电发热条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第一导电发热条和第二导电发热条。第一导电发热条的首尾两头分别设有第一火线连接部和零线连接部,第二导电发热条的一头设有第二火线连接部,其另一端与第一条导电发热条的零线连接部电连接。两条导电发热条的火线连接部和零线连接部之间的部分均为发热部。第一导电发热条和第二导电发热条采用S型设置,第一导电发热条和第二导电发热条的发热部相互平行设置。发热芯层被包覆于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之间。
电连接片组件包括第一火线电连接片、第二火线电连接片和零线电连接片。第一火线电连接片固定连接且电连接在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包覆的第一火线连接部的部位上。第二火线电连接片固定连接且电连接在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包覆的第二火线连接部的部位上。零线电连接片固定连接且电连接在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包覆的零线连接部的部位上。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胶粘层,胶粘层粘结固定设置在下绝缘层的下侧上,胶粘层的下侧设有离型纸。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第一导电发热条和第二导电发热条的发热部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平行的部分上整体呈相邻发热部之间的间距d由内至外逐渐缩小设置,也即第一导电发热条自身前后方向上中部相邻两个发热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该两个发热部与各自外侧相邻的第二导电发热条的发热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导电发热条中部发热部与外侧相邻的第二导电发热条的发热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导电发热条的该发热部与第二导电发热条自身的外侧相邻的发热部之间的距离。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第一导电发热条和第二导电发热条的发热部相互平行的部分之间的间距始终保持一致,相邻的两段第一导电发热条和第二导电发热条的发热部相互平行的部分的中线之间的距离d1整体呈由内至外逐渐缩小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长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长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671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组装燃气调压器的支架
- 下一篇:光纤无源地波感应监测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