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及出口处二合一功能的护理用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59810.0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51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巧敏;连敏玲;李莉云;李宇慧;杨桂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28 | 分类号: | A61M1/28;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李改平 |
地址: | 361003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膜 透析 导管 出口 二合一 功能 护理 用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腹膜透析导管及出口处二合一功能的护理用具,包括外层,外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带,外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带,外层正面的中部位置设有内层,内层左右两侧的中央均开设有开口,两个开口的内侧各缝制有一个宽边弹力带,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有短管末端和腹膜透析管;本实用新型透气性好、吸湿性好,对皮肤没有刺激,不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可以经常换洗换新,外层保护出口处皮肤,内层托住腹膜透析管外段以及短管末端,避免腹膜透析管拉出,既有利于出口处皮肤保持完整,不易引起皮肤过敏,又能保持导管的清洁及完整性,佩戴舒适,患者佩戴依从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腹膜透析导管及出口处二合一功能的护理用具。
背景技术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肾功能替代疗法之一。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统称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导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和拔管的主要原因之一。出口处的损伤、出血及护理不佳是导致出口处感染及隧道炎的重要原因。慢性腹膜透析导管(简称腹透管)置入为终身置管,保护腹透管的完整性是腹膜透析治疗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现有护理用具未考虑到长期出口的护理要求用无菌敷贴保护出口处皮肤,长期贴敷料导致局部皮肤不透气引起瘙痒,或皮肤对敷贴不耐受,从而导致出口处皮肤过敏出现水泡、红疹导致皮肤破损,以及患者使用敷贴依从性差,而且现有腰袋只有固定导管功能,不能将整条导管完整地保护在一个相对干净安全范围,时常发现导管被褪色的衣物着色,或一截导管被腰带挤压着。延伸管6个月更换,腹透管腹外段终身置管不更换,腹外段表面存在被污染后不易清洁隐患,或导管存在被挤压受损的危险。另外有一款腰袋虽可以将整条导管完整地保护在一个相对干净安全范围,但容易卷边,对出口处皮肤起不了保护作用,因此需要设计腹膜透析导管及出口处二合一功能的护理用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腹膜透析导管及出口处二合一功能的护理用具,具备有利于出口处皮肤保持完整、不易引起皮肤过敏、能保持导管的清洁及完整性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护理用具有导致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隐患,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导致患者退出腹透治疗等严重后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腹膜透析导管及出口处二合一功能的护理用具,包括外层,所述外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带,所述外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带,所述外层正面的中部位置设有内层,所述内层左右两侧的中央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有短管末端和腹膜透析管。
本实用新型的腹膜透析导管及出口处二合一功能的护理用具,其中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通过车缝连接在一起,其外层和内层之间留有方便短管末端和腹膜透析管穿过的空隙,两个开口之间的间隙内缝制有两个宽边弹力带,所述腹膜透析管从左侧开口内的宽边弹力带穿过并固定在该宽边弹力带的内侧,固定住所述腹膜透析管的宽边弹力带的长度是6cm,所述短管末端套接于右侧开口内的宽边弹力带的内侧,且短管末端固定在该宽边弹力带的内侧,固定住短管末端的宽边弹力带的长度是8cm,该结构设置,使得宽边弹力带可产生缩紧的力,便于该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宽边弹力带对腹膜透析管及短管末端的位置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腹膜透析导管及出口处二合一功能的护理用具,其中内层和外层的高度相同,所述内层和外层的高度均为9cm。
本实用新型的腹膜透析导管及出口处二合一功能的护理用具,其中第一定位带和第二定位带均为圆环形的条状松紧带,所述短管末端和腹膜透析管相固定连接,该结构设置,方便使用者将该装置套在身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腹膜透析导管及出口处二合一功能的护理用具,其中外层、内层、第一定位带和第二定位带均为莫代尔面料制成,所述外层的长度等于人体灌入腹透液后的腹围,该结构设置,使得该装置具有透气性好、吸湿性好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598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能表现场校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用锂电低压电池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