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PM2.5颗粒物采样管的清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59372.8 | 申请日: | 2021-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19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张其良;马大卫;陈剑;余靖;王润芳;周健;杨娴;王若民;朱帅;黄齐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皖能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8B9/043 | 分类号: | B08B9/043;B08B9/047;F26B21/00;G01N1/1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孙静楠;何梅生 |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pm2 颗粒 采样 清洗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PM2.5颗粒物采样管的清洗装置,涉及颗粒物采样技术领域,清洗泵的输入端分别通过清洗水管路、清洗剂管路和进气管路与清洗水槽、清洗剂槽和大气连通,其输出端为清洗泵输出管;清洗管呈末端封堵的管状结构,其侧壁密布设置各出水孔,外侧壁密布固连刷毛形成毛刷结构,外侧壁前端固连从动齿圈;清洗管的前端通过双端面密封与清洗泵输出管密封转动连接并连通,从动齿圈与连接固定于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通过清洗泵抽取清洗水、清洗剂和热空气的混合物经伸入至采样管内部的清洗管对采样管进行清洁,能高效实现采样管内壁的清洗,避免采样管内壁附着的PM2.5影响采样结果,保证采样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颗粒物采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清洗颗粒物采样管路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电能是一种经济、实用、清洁且容易控制和转换的能源形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之一。我国电能的最主要来源为煤炭的燃烧,燃煤过程会排放大量污染物,包括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和细颗粒物如PM2.5及PM10;其中PM2.5及PM10的排放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是汞、砷等有毒元素沉积的主要载体,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
采样和分析是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基础,细颗粒物中,粒径较小的PM2.5的采样及测量相对较复杂。目前,实际采样和测量时,需要首先将PM2.5由不同粒径的细颗粒物混合物中分离,一般通过具有特殊结构切割器及其产生的特定流速的空气流实现,随后再以重量法、β射线法或微振荡天平法(TEOM)进行PM2.5重量的测定,其中重量法在PM2.5的重量测定中应用最为广泛。
使用重量法测定PM2.5的重量时,切割器和撞击器均位于烟道外部,采集的样气需要流经一段较长的采样管路才能进入切割器和撞击器。因此,采样过程中部分PM2.5会不可避免地附着于采样管路内,导致PM2.5重量测定偏差较大,影响采样测量的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用于PM2.5颗粒物采样管的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PM.颗粒物采样管的清洗装置,清洗泵的输入端分别通过清洗水管路、清洗剂管路和进气管路与清洗水槽、清洗剂槽和大气连通,其输出端为清洗泵输出管;清洗管呈末端封堵的管状结构,其侧壁密布设置各出水孔,外侧壁密布固连刷毛形成毛刷结构,外侧壁前端固连从动齿圈;所述清洗管的前端通过双端面密封与所述清洗泵输出管密封转动连接并连通,所述从动齿圈与连接固定于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齿轮啮合;
移动支架包括支撑结构和连接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顶部的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各固定纽扣带,待清洗的所述采样管通过对应的各所述固定纽扣带绑扎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移动支架置于废液池内;所述清洗管的外径配合所述采样管的内径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摄像显示屏,所述清洗管的末端设有无线照明灯以及与所述摄像显示屏数据连通的无线摄像头。
进一步的,还包括清洗选择控制器,所述清洗水管路、所述清洗剂管路和所述进气管路上均设有与所述清洗选择控制器数据连通的电控阀。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路上还设有加热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数据连通的驱动电机开关、转速调节按钮和驱动电机显示器,所述驱动电机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启停,所述转速调节按钮用于调节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所述驱动电机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皖能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皖能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59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热水管用视窗
- 下一篇: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交通标志识别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