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梁植筋位置的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48879.3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25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温保庆;袁勇;白小青;马超;赵明亮;赵志勇;李翀;张鹏洁;吕远;张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1/14 | 分类号: | B28D1/14;B28D7/00;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冷锦超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梁植筋 位置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底梁植筋位置的定位装置;技术方案包括支撑杆和支撑座,支撑座包括套管、支撑腿和横杆,套管套装在支撑杆的外部,支撑腿的底端设有滑轮,支撑腿的顶端与套管活动连接,横杆的一端与支撑腿活动连接,横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支撑杆的上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立杆、推杆和活动把手,立杆的顶部设有第一支架,底部套装在支撑杆的内部,立杆的底部侧面设有推杆,活动把手活动连接在支撑杆上,且一端部与推杆活动连接,第一支架上设有冲击式电锤,支撑杆为中空,支撑杆的底部设有红外线激光仪;解决了目前在梁底植筋时定位精度较差,工作量大,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梁植筋位置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施工中,在梁底植筋时通常由于层高过高,但为了完成植筋工作,一般需要同时采用移动脚手架和加长冲击式电锤手把相互结合进行施工,但是按该方法施工时无法对梁底植筋部位进行精确的定位,导致梁底植筋位置偏差较大,造成返工,工作量较大,工作效率较低,费工费时,影响施工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底梁植筋位置的定位装置,解决了目前在梁底植筋时定位精度较差,工作量大,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底梁植筋位置的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杆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套管、支撑腿和横杆,所述套管套装在支撑杆的外部,所述支撑腿的底端设有滑轮,所述支撑腿的顶端与套管活动连接,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支撑腿活动连接,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横杆与支撑杆的连接位置位于套管在支撑杆的位置的下部,所述支撑杆的上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立杆、推杆和活动把手,所述立杆的顶部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立杆的底部套装在支撑杆的内部,所述立杆的底部侧面设有推杆,所述活动把手活动连接在支撑杆上,且一端部与推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冲击式电锤,所述支撑杆为中空,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有红外线激光仪,所述冲击式电锤的钻头设置方向与红外线激光仪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上设有限位孔,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套管2通过螺栓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为L型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空心方钢,所述支撑杆的尺寸为4mm×4mm,料厚4mm,所述套管的尺寸为6mm×6mm,料厚4mm。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水平仪,所述活动把手上设有控制冲击式电锤启停的按钮。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集移动和打孔为一体的定位装置,在梁底植筋时层高过高时,利用设置在装置上红外线激光仪进行定位,移动方便,转动活动把手即可将冲击式电锤的钻头即可对准顶住所需要植筋的位置,按下按钮进行打孔,不仅加快了施工速度,节省了工期,定位准确,提高了砌体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避免了作业人员来回登高攀爬,提高了安全性能,该装置结构简单、移动方便,施工完成后支撑座折叠方便运输,为砌体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梁植筋位置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杆;2—套管;3—支撑腿;4—横杆;5—滑轮;6—第一支架;7—立杆;8—推杆;9—活动把手;10—冲击式电锤;11—红外线激光仪;12—水平仪。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488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