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盛胶结构及粘胶固定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44587.2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19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王亮;朱吉新;陈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4 | 分类号: | H05K7/14;H05K13/04;H05K3/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林天成;赵文曲 |
地址: | 51804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结 粘胶 固定 组件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盛胶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盛胶腔。盛胶腔,设置于第一结构件,具有与用胶量对应的容积。所述盛胶腔具有开口。开口用于盛胶腔内的胶体粘接第二结构件。这种盛胶结构,通过盛胶腔对胶量进行监控,使得点胶过程中能够通过胶体在盛胶腔内盈亏程度判断胶量。将盛胶腔的容积与胶量对应,就可以从盛胶腔的盈亏判断胶量是否过多或过少。本申请还提供由盛胶结构和第二结构件组装形成的粘胶固定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产品组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盛胶结构及粘胶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产品需要点胶,比如电子元器件内部组成时,电子元器件与PCB固定时和PCBA固定到结构件上时,需要通过点胶进行固定或加固。生产上存在人工点胶环节,人工点胶存在动作无法控制缺点,操作后的胶量存在较大不一致性,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存在差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盛胶结构及粘胶固定组件,便于控制点胶的胶量,保证生产的多个产品的质量一致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盛胶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盛胶腔。所述盛胶腔设置于第一结构件表面,具有与预设用胶量对应的容积。所述盛胶腔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所述盛胶腔内的胶体粘接所述第二结构件。
这种盛胶结构,通过盛胶腔对胶量进行监控,使得点胶过程中能够通过胶体在盛胶腔内盈亏程度判断胶量。将盛胶腔的容积与胶量对应,就可以从盛胶腔的盈亏判断胶量是否过多或过少。当胶体在盛胶腔内正好填充至开口处,则说明胶量正好。当胶体在盛胶腔内还未填充至开口处,则说明胶量不足。当胶体在盛胶腔内填充至溢出开口,则说明胶量过多。这样的盛胶腔不仅可以方便人工进行胶量估量,还可以用于视觉系统进行胶量的自动判断,从而使得每个第一结构件和对应的第二结构件连接后形成的粘接固定组件能够保持一致性。使得所有的粘接固定组件具有相同或者十分接近的连接强度。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盛胶腔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件的凹槽,所述凹槽具有与所述预设用胶量对应的容积。
在这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盛胶腔可以是在第一结构件制作时在第一结构件上一体成型的凹槽,可以是第一结构件制作后,在第一结构件上开设的凹槽。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盛胶结构包括盛胶件,所述盛胶件具有所述盛胶腔,所述盛胶件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结构件固定,所述第二连接端形成所述开口。
在这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盛胶件与第一结构件分离,因此可以实现将盛胶件单独安装到第一结构件上,以形成盛胶腔。再通过盛胶件上开设的开口观察胶体的胶量。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盛胶件为筒状件。
在这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盛胶腔为筒状件,这种筒状件可以与第一结构件分别制造,然后再安装到第一结构件上,也可以筒状件与第一结构件一体成型。当第一结构件本身为平整的元件时,能够通过安装筒状件使得开口凸出主体件外,从而扩展盛胶腔的深度,使得第二结构件和第一结构件连接强度提升。如果筒状件与第一结构件分别制造,还可以使得用胶量相同的各第一结构件能够使用相同规格的筒状件形成盛胶腔。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口为喇叭口状。
在这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喇叭口状的开口可以方便胶体从开口进入到盛胶腔中,从而便于盛胶腔的填充。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盛胶件为盛胶架。所述盛胶架内形成所述盛胶腔。所述盛胶架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形成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用于将所述盛胶腔内的胶体引向所述第一结构件。所述盛胶架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形成所述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445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