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性元件端子部位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43877.5 | 申请日: | 2021-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36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陆兴先;刘彦峰;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55 | 分类号: | H01R12/55;H01R12/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李兆轩 |
| 地址: | 201814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元件 端子 部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性元件端子部位结构,包括磁性元件端子座、插装于磁性元件端子座的磁性元件端子和与磁性元件端子的第一端连接的磁性元件线圈,磁性元件端子的第二端具有与PCBA端子连接的端子头部,磁性元件端子座的内腔截面大于磁性元件端子的轮廓截面,磁性元件端子与磁性元件端子座在周向上间隙配合,磁性元件端子设有在竖向上定位止挡于磁性元件端子座的止挡肩。上述磁性元件端子部位结构,磁性元件端子在磁性元件端子座中间隙配合,可补偿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零件膨胀收缩不一致的微动位移,避免了磁性元件端子与PCBA端子之间的微动磨损和腐蚀,保障了磁性元件端子与PCBA端子连接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元件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性元件端子部位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力电子模块中,常见的磁性元件(磁性元件端子部位结构)与PCBA板(印刷电路板)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包括螺钉压紧连接、端子焊接连接、SMT(Surface MountingTechnology)表面贴装连接、PTH(Plating Through Hole)通孔直插连接以及Press-fit压入配合连接。
在磁性元件与PCBA板的Press-fit连接方式中,磁性元件包括磁性元件端子座以及硬性连接于磁性元件端子座中的磁性元件端子,磁性元件端子为刀片形端子,PCBA板包括PCBA端子,PCBA端子为双叉形端子,将磁性元件端子压入连接于PCBA端子,压入过程中双叉状的PCBA端子撑开,插装到位后夹紧磁性元件端子,具有较高的保持力。然而现有的Press-fit连接方式存在缺陷:磁性元件端子与磁性元件端子座硬性连接,当由于温度变化导致零件膨胀收缩不一致时,磁性元件端子在磁性元件端子座中受到完全约束固定而无法补偿调节,致使磁性元件端子与PCBA端子的连接触点发生微动磨损,磨损后触点镀层失效,同时裸露的金属会发生氧化腐蚀现象,最终连接触点阻抗增大,端子连接失效。
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避免微动磨损和腐蚀、保障连接可靠的磁性元件端子部位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性元件端子部位结构,磁性元件端子在磁性元件端子座中间隙配合,可补偿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零件膨胀收缩不一致的微动位移,避免了磁性元件端子与PCBA端子之间的微动磨损和腐蚀,保障了磁性元件端子与PCBA端子连接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性元件端子部位结构,包括磁性元件端子座、插装于所述磁性元件端子座的磁性元件端子和与所述磁性元件端子的第一端连接的磁性元件线圈,所述磁性元件端子的第二端具有与PCBA端子连接的端子头部,所述磁性元件端子座的内腔截面大于所述磁性元件端子的轮廓截面,所述磁性元件端子与所述磁性元件端子座在周向上间隙配合,所述磁性元件端子设有在竖向上定位止挡于所述磁性元件端子座的止挡肩。
优选地,所述止挡肩设于所述磁性元件端子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的所述止挡肩定位止挡于所述磁性元件端子座的上侧。
优选地,所述磁性元件端子设有至少一个扣件,所述磁性元件端子座设有定位止挡所述扣件的止挡台阶。
优选地,所述扣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磁性元件端子的一组对立面的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所述止挡台阶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对应的第一止挡台阶和第二止挡台阶。
优选地,所述扣件为楔形卡扣,所述楔形卡扣的斜面由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渐缩,所述止挡肩设于所述磁性元件端子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的所述止挡肩定位止挡于所述磁性元件端子座的上侧,所述止挡肩与所述楔形卡扣之间的距离长度大于所述磁性元件端子座的所述上侧与所述止挡台阶之间的距离长度。
优选地,所述磁性元件端子座供所述磁性元件端子插入的口部设有倒斜口。
优选地,所述磁性元件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具有供所述磁性元件线圈穿入后焊接固定的端子折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438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