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间植骨辅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40075.9 | 申请日: | 2021-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66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伟;于海龙;朱云鹏;姜伟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尹君君 |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椎间植骨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椎间植骨辅助装置,包括:装骨器件和盖片,盖片的后端设有连接杆,装骨器件包括握持杆和上部开口的容器,连接杆的后端与握持杆的后端转动连接。在使用时,需先将盖片转动至装骨器件后方,然后向容器内填充骨粒,之后转动连接杆,以使盖片覆盖在容器上,从而形成容纳骨粒的封闭腔室,随后即可进行骨粒填充作业,保持握持杆垂直达到椎间隙门口时,使盖片从容器上开启,骨粒即可从容器和盖片的前端通道进入椎间隙内,因此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手术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椎间植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腰椎后路椎间探查、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需要对椎间隙进行间盘摘除减压、椎板处理后行椎间植骨融合术,在放入椎间植骨器之前,为了增加植骨融合效果,经常会往椎间隙内填充一些骨组织。在手术过程中,常需要借助植骨器将碎骨移送到椎间隙内。
现有的植骨器一般采用植骨管,在使用过程中,常将骨组织放置于植骨管的后端,然后通过推拉杆推移骨组织使其从植骨管的前端移出并到达椎间隙内。上述植骨器械使用繁琐,医生手术时不便于操作,延长了患者手术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椎间植骨辅助装置,以减小植骨的操作难度和提高手术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椎间植骨辅助装置,包括:装骨器件和盖片,所述盖片的后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装骨器件包括握持杆和上部开口的容器,所述连接杆的后端与所述握持杆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盖片用于覆盖在所述容器上,以形成容纳骨粒的封闭腔室。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弯折段,所述盖片在所述弯折段的作用下从所述容器上翘起,所述弯折段受压时,所述盖片覆盖在所述容器上。
优选地,所述盖片的两侧分别设有位于所述容器两侧的挡片。
优选地,所述容器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为弧形面。
优选地,还包括推杆,所述容器的后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推杆的一端从所述通孔穿入所述容器内。
优选地,所述推杆上设有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推杆的后端设有与其垂直设置的横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椎间植骨辅助装置,在使用时,需先将盖片转动至装骨器件后方,然后向容器内填充骨粒,之后转动连接杆,以使盖片覆盖在容器上,从而形成容纳骨粒的封闭腔室,随后即可进行骨粒填充作业,保持握持杆垂直达到椎间隙门口时,使盖片从容器上开启,骨粒即可从容器和盖片的前端通道进入椎间隙内,因此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椎间植骨辅助装置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椎间植骨辅助装置的盖片处于未盖合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椎间植骨辅助装置的盖片处于盖合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400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表镜及表圈智能一体的玻璃
- 下一篇:一种建筑设计专业用多功能绘图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