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度继电器用电接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39447.6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08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象山科博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5/26 | 分类号: | H01H35/26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0 | 代理人: | 郑哲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度 继电器 用电 接点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密度继电器用电接点装置,包括支架、固定触点组件和动触点组件;固定触点组件包括支撑板和第一触点,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支架,第一触点固设在支撑板上;动触点组件包括扭簧、连杆和第二触点,连杆与扭簧同轴,连杆转动连接于支架,第二触点固设在连杆上;其中,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相对设置,第一触点具有第一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位于第一触点远离支撑板的一面,第二触点具有第二接触面,第二接触面位于远离连杆的一端,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可相互贴合。本申请具有良好的抗电蚀能力,同时进一步优化了两个触点之间接触时的电流导通性,即使出现了局部的电蚀现象也能确保两个触点的正常接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靠接触的电接点装置。
背景技术
SF6(六氟化硫)气体密度电接点装置广泛应用于气体密度继电器中,是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关键元器件,其功能是按照设定的气体密度值发出信号,在设定过程中,分为一接点、二接点与三接点,可分别发出报警或者闭锁的接点连接信号,核心部分是接触部分需要有可靠的接触,确保开关闭合时导通。
现有技术中,继电器在接点开关通电状态下,电流在两个触点件流动时会发出火花,在两个触点的表面造成局部地熔融和凹凸现象,称之为电蚀现象,而随着电蚀的逐步加剧,两个触点的接触会变得不灵敏甚至无法接触,这则会造成继电器无法正常工作,影响其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度继电器用电接点装置,其具有良好的抗电蚀能力,同时进一步优化了两个触点之间接触时的电流导通性,即使出现了局部的电蚀现象也能确保两个触点的正常接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密度继电器用电接点装置,包括:
支架;
固定触点组件,包括支撑板和第一触点,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触点固设在所述支撑板上;
动触点组件,包括扭簧、连杆和第二触点,所述连杆与所述扭簧同轴,所述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触点固设在所述连杆上;
其中,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触点具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触点具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可相互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触点是电磁式继电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触点的性能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其中任何因素不能满足预定值,可能就要发生诸如触点间的金属电化学腐蚀、触点熔焊、磨损、触点电阻快速增加等点接触问题,因此容易出现触点不灵敏、触点之间不导通之类的现象发生;本申请中的第一触点的第一接触面与第二触点的第二接触面相贴合,能提高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的相互接触面积,优化电流的导通效果,即使出现局部电蚀或者局部的接触问题,也能通过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的贴合实现两个触点的相互接触以及电流的导通,同时第二出点与第二触点的接触面积的增大可减少触点的接触压强,增加接触点的使用寿命;扭簧具有高的疲劳极限,具有长期振动和交变应力作用下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且能承受一定冲击载荷,能进一步提高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接触面往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面,所述第二接触面往所述第一接触面的方向凸出形成凸面,通过上述改进,第一接触面呈凹面,第二接触面呈凸面,可增大第一触点与第二接触点相接触的面积,进而减少两个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强,进一步减缓接触点因为频繁接触的损坏,提高使用次数。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均为平面,且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吻合,通过上述改进,不仅增加了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的接触面积,且平面的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连接更加稳定,有利于减少两个接触点接触时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方式为铆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连杆的连接方式为铆接,通过上述改进,使得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的安装方式更为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安装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象山科博仪表有限公司,未经象山科博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394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