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古建筑修缮用加固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38409.9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75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赵琛;张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木石古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西三***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古建筑 修缮 加固 夹具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古建筑修缮用加固夹具,包括:基体,其一侧表面上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的两端与基体的一组平行侧壁连通;第一定位柱,固定在基体上,其上设有第一定位面;丝杆,固定在第一定位柱上;第二定位柱,套设在丝杆上,能够沿丝杆轴线方向滑动,其上开设有第二定位面;锁母,螺纹连接在丝杆的端部;紧固带,其一端与基体固定连接;以及定位杆,固定在紧固带的自由端,且能够在容置槽内滑动;其中,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相对设置,且均朝向容置槽,旋动锁母时,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能够将定位杆夹紧固定。本申请具有方便对古建筑进行修缮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古建筑修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古建筑修缮用加固夹具。
背景技术
古建筑木构架体系中,梁、柱、枋、斗拱等为其主要建筑构件,这些构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自然条件等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裂纹,若不及时对其进行修缮,最终会导致古建筑整体损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方便对古建筑进行修缮,本申请提供一种古建筑修缮用加固夹具。
本申请提供的古建筑修缮用加固夹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古建筑修缮用加固夹具,包括:
基体,其一侧表面上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的两端与基体的一组平行侧壁连通;
第一定位柱,固定在基体上,其上设有第一定位面;
丝杆,固定在第一定位柱上;
第二定位柱,套设在丝杆上,能够沿丝杆轴线方向滑动,其上开设有第二定位面;
锁母,螺纹连接在丝杆的端部;
紧固带,其一端与基体固定连接;以及
定位杆,固定在紧固带的自由端,且能够在容置槽内滑动;
其中,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相对设置,且均朝向容置槽,旋动锁母时,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能够将定位杆夹紧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时,将基体与建筑构件的侧表面贴合,然后将紧固带的一端绕过建筑构件,并将定位杆从容置槽、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围设形成的空间内穿过,然后拉动定位杆,直到紧固带将建筑构件抱紧,此时旋动锁母,推动第二定位柱朝向第一定位柱一侧移动,直到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抵紧定位杆的侧表面,此时定位杆被夹紧固定。通过加固夹具对建筑构件进行初步的固定,方便进行后续的修缮工作,而且保证了修缮过程中的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容置槽的内壁面为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面的设置是为了与定位杆相配合,增大定位杆与容置槽内壁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夹持定位杆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为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与定位杆贴合时,旋动锁母,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紧紧抱住定位杆,限制定位杆转动,弧面的设置增大了其与定位杆之间的接触面积。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为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动锁母时,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相对定位杆的侧表面移动,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侧端面之间的距离越小,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对定位杆的抵压力越大,夹持越稳定。
可选的,所述基体上设有加工曲面,用于与建筑构件的表面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大基体与加工曲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基体晃动,增强了夹持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加工曲面上固定有弹性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木石古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木石古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384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