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便携筒式包扎带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35549.0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0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叶静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静怡 |
主分类号: | A61F15/00 | 分类号: | A61F15/00;A61F15/02 |
代理公司: | 南昌逸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5 | 代理人: | 刘林艳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便携 包扎 | ||
一种医用便携筒式包扎带,涉及手术包扎用具技术领域,包括放置筒、医用纱带,医用纱带存放于放置筒内部,放置筒的上端面卡合设置有封闭盖,而放置桶的外侧端面处设置有裁剪刀片,通过裁剪板、第一安装槽、转板、挤压板、第二安装槽和裁剪刀片的设置,当手动掰动转板进行转动时,可使挤压板将纱带往第二安装槽内部进行推动,推动的过程中可以使得纱带与裁剪刀片摩擦接触,所以当挤压板按压纱带时,即可完成对医用纱布的裁剪工作,同时利用卡槽、卡块和封闭盖的设置关系,可以将卡块从卡槽的内侧面滑至外侧端面处,即可将封闭盖从放置筒上端面取出,取出后可将新的医用纱带安放在放置筒内部,主要应用于手术伤口包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包扎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医用便携筒式包扎带。
背景技术
医用纱带多用于伤口包扎,患者在手术后,需使用医用纱带对伤口区域进行缠绕包裹,并对伤口部位进行化瘀疏血,现有医用纱带的使用顺序大都先使用医用纱带对伤口区域进行包扎,包扎完毕后再使用外界剪刀等工具将纱带剪断并进行打结固定,在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将剪刀或小刀等工具揣在身上,假设医护人员因工作繁忙而未携带剪刀,其纱带在弄断时就较为麻烦,并且现有的医用纱带在使用后,可能会直接放置于桌面上,这样就增加了灰尘与纱带的接触概率,因此,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医用便携筒式包扎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医用便携筒式包扎带,使得医用纱带在没有使用时,能够利用筒体对纱带进行防尘保护,同时当需要使用医用纱带对患者的伤口部位进行固定打结时,通过筒体处的刀片能够对纱带进行裁剪,从而避免因医疗人员忘记携带刀具而影响包扎效率等情况。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便携筒式包扎带,包括放置筒、医用纱带,医用纱带存放与放置筒内部,放置筒的上端面卡合设置有封闭盖,而放置桶的外侧端面处设置有裁剪刀片。
优选的:放置筒为圆管式结构,其顶部端面开设有圆柱状放置槽,同时在放置筒的外侧面至内壁处贯穿开设有长条状开槽。
优选的:开槽的宽度值为1-2cm,并且医用纱带的一端穿过开槽,并延伸至放置筒的外侧端面处。
优选的:放置筒的内壁上端处开设有卡槽,而卡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卡块,同时卡块的一端与封闭盖的外侧端面固定相连接。
优选的:卡槽为L状设置,并且卡槽的内壁顶端面与放置筒上端面均相互畅通,同时卡槽的内壁面和卡块的外侧面均为弧面结构。
优选的:卡槽的内壁面和卡块的外侧面均为圆弧面结构。
优选的:放置筒的外侧面设置有凹形状裁剪板,其内壁两侧处贯穿开设有第一安装槽,而内壁底端处则开设有第二安装槽。
优选的: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处转动设置有转板,而转板的底部端面处设置有长条状挤压板,并且挤压板的底部端面开设有V形槽。
优选的:第二安装槽的内壁宽度值为2-4cm,并且裁剪刀片则安装于第二安装槽处,同时裁剪刀片的上端面为V形结构,其刀刃部设置在裁剪刀片的顶端面,最后裁剪刀片与挤压板均相互对应设置。
有益效果:
1、这种医用便携筒式包扎带设置有裁剪板、第一安装槽、转板、挤压板、第二安装槽和裁剪刀片,当手动掰动转板进行转动时,可以让挤压板将纱带往第二安装槽内部进行推动,推动的过程中可使纱带与裁剪刀片摩擦接触,所以当挤压板按压纱带时,即可完成对医用纱布的裁剪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静怡,未经叶静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355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