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变质剂添加漏斗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32581.3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15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捷;吴伟;杨勇;沈春燕;万阔;魏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然(靖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3/10 | 分类号: | B22D13/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武贤;董金国 |
地址: | 214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质 添加 漏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变质剂添加漏斗。该漏斗包括内外漏斗,内漏斗依赖支撑杆定位套装入外漏斗中,内外漏斗的下端漏口相应,中心一致。在内漏斗的漏管上端,放置上堵。在下端漏口的下方,安装有包括密封结构和连杆结构的联动密封装置,密封结构的环堵位于外漏斗的内腔下部,用于封堵外漏斗的漏口;连板的上端固定连接环堵,下端用紧固件与支架固定连接;支架的上端中心固定装配有下堵。连杆结构的支撑板固定在外漏斗外壁,铰链接连杆的自由端,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轴与支架铰链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两种变质剂加入操作简单,变质剂均匀加入,内外漏斗中变质剂的加入顺序可通过调整操作顺序实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铸造领域,尤其适用于双金属的离心铸造,具体涉及一种添加两种变质剂的漏斗。
背景技术
在金属材料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采用变质剂进行处理,可获得更好的性能,或者在相同性能的条件下省去高耗能的热处理工序。但是对于不同的金属材料,采用的变质剂不同,对于相同的金属材料,为获得某项优异性能,采用的变质剂也不同。如高铬铸铁采用变质剂处理,可改善碳化物形态和分布,提高其韧性。对于奥氏体不锈钢,采用奥氏体不锈钢颗粒作为变质剂, 可增加形核率,以达到细化铸态晶粒的目的,采用稀土变质剂,可纯净钢水,减少夹杂物,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冷加工变形能力。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铸钢管而言,通常情况下,先加入稀土变质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纯净不锈钢金属液,后期加入奥氏体不锈钢颗粒变质剂,以提高形核率,细化铸态晶粒。对于双金属耐磨管或耐蚀管而言,外层多为碳钢或合金钢,内层多位高铬铸铁或不锈钢,内外层金属的变质剂是不同的。在上述铸钢管的离心铸造过程中,两种不同变质剂的添加多是手工添加,虽然操作简单,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添加时,操作工需要忍受高温钢水的烘烤。若变质剂添加操作不认真,容易使得变质剂颗粒的均匀性和分散性不良,进而影响奥氏体不锈钢铸钢管的性能,或者影响双金属铸钢管的浇注参数控制,严重时直接造成废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变质剂添加漏斗,使得两种变质剂添加操作简单,避免人为因素,使得变质剂均匀性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变质剂添加漏斗包括外漏斗和内漏斗,内漏斗依赖其外壁的支撑杆定位套装入外漏斗中;内外漏斗的下端漏口相应,中心一致。在内漏斗的漏管上端,放置上堵。上堵为圆锥台状,其圆锥面与内漏斗的内锥面相配,上堵上固定连接拔杆,拔起拔杆,可移走上堵。在下端漏口的下方,安装有联动密封装置,该联动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结构和连杆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环堵、连板、下堵和支架。环堵位于外漏斗的内腔下部,为中孔圆台结构,中孔套入漏管,该环堵的圆锥面与外漏斗的内锥面相配,用于封堵外漏斗的漏口;所述连板的上端固定连接环堵,下端用紧固件与支架固定连接;支架的上端中心固定装配有下堵。所述连杆结构包括连杆和支撑板,支撑板固定在外漏斗外壁,铰链接连杆的自由端,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轴与支架铰链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使得两种变质剂加入操作简单,避免了钢水的高温烘烤。变质剂均匀加入,提高了变质剂加入的均匀性。内外漏斗中变质剂的加入顺序可通过调整操作顺序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图1的A向局部放大图;
其中:1-外漏斗、2-内漏斗、3-上堵、4-支撑杆、5-环堵、6-连板、7-下堵、8-支架、9-轴、10-连杆、11-支撑板、12-漏管、13-拔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1--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下述上下是指附图1的上下,所述内外是指漏斗的内外。附图的实施例为圆形,无前后左右之分,但本实用新型不排斥方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然(靖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卓然(靖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325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