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水下推进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32213.9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93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楠;田存伟;陶新宇;张靖华;留贺;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聊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5/08 | 分类号: | B63H5/08;B63H5/125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董红娟 |
地址: | 252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水下 推进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旋转水下推进器装置,包括挡板以及支架,所述支架连接在挡板之间,所述挡板以及支架上设有水下推进结构;所述水下推进结构,包括:固定推进器、可旋转推动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主控中心;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推进器技术领域,本案设计合理,结构新颖,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大大提高了推进器的效率,有效降低固定推进器的动力损失,方便推进器在水下的运行变向,解决水下推进器无法灵活旋转变向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推进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旋转水下推进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水下推进器是通过螺旋桨轴带动螺旋桨助力进行的,在水中航行时,不能实现对运行的方向做出实际准确而又灵活敏捷的控制变换,因此会造成推进器的动力损失。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旋转水下推进器装置从而达到自由灵活变向的目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旋转水下推进器装置,包括挡板以及支架,所述支架连接在挡板之间,所述挡板以及支架上设有水下推进结构;
所述水下推进结构,包括:固定推进器、可旋转推动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主控中心;
所述固定推进器设置在支架的四个对角处,所述可旋转推动器通过第一转轴安装在支架中心两侧,所述第二转轴分别安装在挡板的内侧,所述第一齿轮套装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套装在第二转轴上,所述主控中心安装在右侧的挡板上方。
优选的,所述可旋转推动器内部设有变速齿轮。
优选的,左侧的所述挡板上方设有电源组件。
优选的,所述电源组件包括蓄电池和供电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安装有挡片。
优选的,所述固定推进器沿支架的中心垂直线对称设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旋转水下推进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案设计合理,结构新颖,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大大提高了推进器的效率,有效降低固定推进器的动力损失,方便推进器在水下的运行变向,解决水下推进器无法灵活旋转变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水下推进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水下推进器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水下推进器装置的可旋转推动器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水下推进器装置的可旋转推动器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挡板;2、支架;3、固定推进器;4、可旋转推动器;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主控中心;10、电源组件;11、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及编码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聊城大学,未经聊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322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层建筑工程监理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车身结构件连接点强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