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携氧的行走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32117.4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1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周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A61M5/14;A61M16/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简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6 | 代理人: | 兰仙梅 |
地址: | 3100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携氧 行走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携氧的行走辅助装置,包括:底部“冂”形状的底部支架,底部支架包括了相互连接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以及第三底板,第一底板和第三底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行走轮;第一底板/第三底板连接第二底板的一端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板,另一端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杆;竖板和竖杆上还连接有“冂”形状的中间支架,中间支架包括了相互连接的第二中板、第三中板、支撑板;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连接处还连接了支撑板,支撑板上用于放置氧气瓶;竖板的顶部侧面和竖杆的顶部还连接有弧形的扶杆;竖板的顶部还设置有输液装置。本装置能够方便行走,同时能够携带氧气瓶、输液瓶、水封瓶、引流袋,能够实现患者锻炼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携氧的行走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胸外科术后要早期下床活动,但是又离不开氧气,而且患者还需要水封瓶,引流袋,更多的时候还需要同时输液,一般情况下现有的装置很难同时实现以上的功能,但是患者为了实现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并发症也需要进行行走活动,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携氧的行走辅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患者行走,同时能够携带氧气瓶、输液瓶、水封瓶以及引流袋的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携氧的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部“冂”形状的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包括了相互连接的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以及第三底板(3),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三底板(3)的两端均设置有行走轮(4);
所述第一底板(1)/第三底板(3)连接所述第二底板(2)的一端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板(5),另一端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杆(12);
所述竖板(5)和竖杆(12)上还连接有“冂”形状的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包括了相互连接的第一中板(6)、第二中板(7)、第三中板(8);
所述第二底板(2)和第三底板(3)连接处还焊接连接了直角三角形形状的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上用于放置氧气瓶(11);
所述竖板(5)的顶部侧面和所述竖杆(12)的顶部还连接有弧形的扶杆(13);
所述竖板(5)的顶部还设置有输液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中板(7)和第三中板(8)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氧气瓶(11)的连接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板(6)的外侧面还焊接连接有多个第一挂钩(10)。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4)为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装置包括了固定到所述竖板(5)顶部的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内螺杆连接有输液架(17),所述输液架(17)的外圈设置有环形的调节把手(16),所述输液架(17)的顶部设置有“十字”形的四个分支杆(18),所述分支杆(18)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挂钩(19),所述第二挂钩(19)用于连接输液瓶(20)。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9)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氧气瓶(11)的圆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竖板(5)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14)。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装置能够方便行走,同时能够携带氧气瓶、输液瓶、水封瓶、引流袋,能够实现患者锻炼的效果。
本装置设置的输液架能够调节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
本装置设置的第一挂钩,能够实现多种医用物品的携带,方便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321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元素萃取仪用搅拌机构
- 下一篇:一种隧道施工用顶部砖块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