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古代出土纺织品整理操作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29790.2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73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魏彦飞;邓天珍;庞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6B23/04 | 分类号: | D06B23/04;D06B23/22;D06B23/20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何诚慧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古代 出土 纺织品 整理 操作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古代出土纺织品整理操作平台,该操作平台包括置物台(10),及其上的外盖体(1),置物台(10)台表面内设织物放置空间(24),织物放置空间(24)内设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置物台(10)台面下表面处均匀设置有加热板(12),置物台(10)台体下方空间内设加湿装置(9),加湿装置(9)一侧连接气体传输管道(4),气体传输管道(4)延伸出置物台(10)台体外部通过外盖体(1)进入织物放置空间(24)内对织物进行加湿。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整机结构紧凑、操作便捷、省时省力,将纺织品回潮、软化、清洗、整理四个重要环节合理整合,能够提高保护操作的紧凑性,减少对纺织品多次搬运及人为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考古出土纺织品的保护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使古代出土纺织品回潮、软化、清洗、平整的古代纺织品整理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我国古代纺织品主要是由丝、毛、棉、麻四类天然纤维织造而成。最早的纺织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而每个朝代都有最具年代代表的纺织品,是我国先民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生产技术发展状况的实物证据。保护好这些珍贵的考古出土的实物证据,对研究中国纺织品科技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因长期埋在地下,出土的纺织品饱受地下水、泥土、各种微生物、酸碱盐类化学物质等作用,常常会带有污斑、水渍、严重者会破碎、糟朽。出土后的纺织品因环境的骤变更会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坏,为了保留这些古人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对出土纺织品的科学保护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因此,需要对考古出土的纺织品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处理,用以增强纺织品自身机械强度和抵御外界因素侵害的能力,最终使出土后的纺织品保持其最完整的原状,最大限度延长丝织品文物的寿命。其中需要对消毒完毕的纺织品进行回潮、软化、清洗、平整的操作。现有技术中使用到的保护处理装置,通常是将纺织品放置于相对密封的环境下,通过水蒸气回潮和软化,或将纺织品整体浸泡在溶液中进行污染物清洗。然后将回潮,或清洗后干燥至一定含水率的纺织品进行整理。这样的操作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需要对纺织品回潮、软化,或清洗后的纺织品需要搬运至适当的操作台面上进行整理操作,而反复搬运原本糟朽程度严重的纺织品,对纺织品的安全存在相当大的损坏风险。另一方面,纺织品搬运至室内环境下的操作台面,其含水率将迅速下降,而过低的含水率不适合纺织品文物的整理,势必需要再一次搬运至密闭空间进行重新回潮和软化,如此反复移动,会对脆弱和糟朽的纺织品再次带来不可逆的损伤,而且投入较多的人力,花费更多时间,整个处理过程不但效率较低,而且反复移动和搬运过程增加了损害文物的潜在可能。另外,回潮和软化过程对纺织品含水率和湿度无法实现精确调控,仅靠经验判断,严重影响了回潮和软化效果,更为严重的是,对于考古出土叠压多层的纺织品,很难实现均匀回潮和软化,而不均匀的含水率和湿度,将对纺织品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整机结构紧凑、操作便捷、节省人力、节约操作时间,将纺织品的回潮、软化、清洗、整理四个重要环节合理整合,能够提高保护操作的紧凑性,减少对纺织品多次搬运及人为损坏,而且能够对纺织品的保护过程中含水率和湿度进行监测,进而操作加热装置停止加热的半自动化的古代出土纺织品整理操作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未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29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工布自动检测系统
- 下一篇:空气压缩机的转子组件和空气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