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于排水的路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28437.2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37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马子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22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于 排水 路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于排水的路面结构,涉及路面建设技术领域,包括细沙层,细沙层的顶部铺设有第一石子层,第一石子层的顶部铺设有底部填充层,底部填充层的顶部铺设有沥青碎石层,沥青碎石层的顶部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顶部安装有限位块。本实用新型顶部填充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粘性,通过连接板与限位块可以从顶部填充层的底部进行加固,避免路面因为顶部受到的压力导致路面内部发生开裂的情况发生,最后通过体积较小的第二石子层以及沥青层之间的连接,让路面变得平滑,并且顶部的沥青层为弧形,让路面能够将顶部的水排至两边,避免发生水聚集的情况,避免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将水溅到行人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路面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排水的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用筑路材料铺在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层状构造物。具有承受车辆重量、抵抗车轮磨耗和保持道路表面平整的作用。为此,要求路面有足够的强度、较高的稳定性、一定的平整度、适当的抗滑能力、行车时不产生过大的扬尘现象,以减少路面和车辆机件的损坏,保持良好视距,减少环境污染。路面按其力学特征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
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路面因为内部材料的使用不够正确,导致路面的顶部容易发生开裂以及塌陷,进而导致让路面发生开裂,导致路面内部进入水,进一步对路面内部结构侵蚀,降低了路面的排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于排水的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中的顶部填充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粘性,通过连接板与限位块可以从顶部填充层的底部进行加固,避免路面因为顶部受到的压力导致路面内部发生开裂的情况发生,最后通过第二石子层以及沥青层之间的连接,让路面变得平滑,并且顶部的沥青层为弧形,让路面能够将顶部的水排至两边,避免发生水聚集的情况,避免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将水溅到行人的情况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于排水的路面结构,包括细沙层,所述细沙层的顶部铺设有第一石子层,所述第一石子层的顶部铺设有底部填充层,所述底部填充层的顶部铺设有沥青碎石层,所述沥青碎石层的顶部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部铺设有顶部填充层,所述顶部填充层的内部与限位块的内部相互嵌合连接,所述顶部填充层的顶部铺设有第二石子层,所述第二石子层的顶部铺设有沥青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沥青层的顶面为凸起的弧形,且沥青层的顶面两侧分别延伸到下水道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石子层由第一碎石层、第一沥青废渣层、第二碎石层和第二沥青废渣层从下向上依次叠加而成,所述第一碎石层和第二碎石层通过第一沥青废渣层粘接;所述第二石子层由第三碎石层、第三沥青废渣层、第四碎石层和第四沥青废渣层从下向上依次叠加而成,所述第三碎石层和第四碎石层通过第三沥青废渣层粘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沥青碎石层的体积大于第一石子层的体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部填充层与底部填充层均由沥青液粘接沥青渣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石子层内部的碎石体积大于第二石子层内部的碎石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284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充电式POS机
- 下一篇:一种河蟹养殖池塘防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