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以太网数据传输分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22330.7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51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文汉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颐电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5K5/02;H05K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孙静 |
地址: | 545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以太网 数据传输 分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以太网数据传输分析仪,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右侧固定连接有接线箱,所述接线箱正面壁设置有接线接口,所述机体左侧中上部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在分析仪背面加装连接布带,用来连接一根绑在腰部上的腰部带,腰部带的两端分别加装了卡销和卡扣,卡扣和卡销实现腰部带在腰部上的固定,便与工作人员将分析仪固定连接在身边,避免分析仪脱手后的落地,并在分析仪的背面加装U型卡件,分析仪在暂时不用的时候可以利用U型卡件挂在腰部带上加装的卡杆上,便于工作人员的随身携带,分析仪的左侧加装了手握带,和腰部带一起配合,避免使用时的脱手落地,造成损坏,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以太网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以太网数据传输分析仪。
背景技术
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1977年底,梅特卡夫和他的合作者获得了“具有冲突检测的多点数据通信系统”的专利。多点传输系统被称为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从此标志以太网的诞生。
以太网数据传输检测时,需要工作人员长期的拿住分析仪,接住数据线进行分析工作,长期拿握就会发生分析仪的脱手落地的情况,造成仪器的损坏,也不方便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以太网数据传输分析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以太网数据传输分析仪,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右侧固定连接有接线箱,所述接线箱正面壁设置有接线接口,所述机体左侧中上部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左侧固定连接手握带,所述手握带中部固定连接有握块,所述机体左侧中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左侧固定连接手握带底端,所述机体反面壁中上部固定连接有U型卡件,所述机体反面壁中下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布带,所述连接布带另一端固定连接腰部带,所述腰部带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腰部带均匀滑动连接有两组竖线件,所述腰部带一端固定连接卡销,所述腰部带另一端滑动连接卡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机体正面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机体正面壁中下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按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手握带纵向贯穿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手握带、连接布带与腰部带的材质为锦纶材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腰部带横向贯穿连接座并固定连接连接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布带贯穿连接座侧壁并固定连接腰部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颐电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柳州颐电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223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气混输螺杆泵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建筑工程捣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