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TCC带通滤波器及通信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22045.5 | 申请日: | 2021-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01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 发明(设计)人: | 关旺;张华良;宋喆;虞成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H7/01 | 分类号: | H03H7/01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欧阳燕明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tcc 带通滤波器 通信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TCC带通滤波器及通信终端,通过将端电极设置在基体外部的一侧上,将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第四金属层和第五金属层设置于靠近端电极的一侧用于形成多组电容,将第六金属层、第七金属层和第八金属层设置于远离端电极的一侧用于形成多组电感,从而使得电感器和电容器分别位于基体内的两侧分布,在小尺寸的基体内能够设置更多电容器和电感器,实现提高器件集成度的同时减小器件的尺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TCC带通滤波器及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微波电路设计仿真技术和工艺的发展,通信系统电子元件的小型化已成为电子领域发展的主流。其中,带通滤波器是通信系统的一个关键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号中的高频率信号和低频率信号滤除掉,提取中间部分频率信号,起到频率选择的作用。因此,带通滤波器通常设置在通信系统的发送和接收模块内。而发送和接收模块又是通信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件,所以带通滤波器的性能将会影响发送和接收模块乃至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目前,对于带通滤波器的封装通常采用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Ceramics,低温共烧陶瓷)技术,LTCC技术能够将无源器件置于陶瓷介质内部,使得带通滤波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并且由于具有体积小、稳定性好且易于与其它器件连接等优点,采用LTCC技术的4G带通滤波器已经大量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
但是随着5G通信的到来,通信所需的频率和带宽增加,结构集成度不断提高而结构体积不断减少,用于4G的LTCC带通滤波器已经不能满足5G通信的要求。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应用于5G通信系统的小尺寸且集成度高的LTCC带通滤波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TCC带通滤波器,提高带通滤波器的集成度的同时减小器件尺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LTCC带通滤波器,包括基体、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第四金属层、第五金属层、第六金属层、第七金属层、第八金属层和多组过孔柱;
所述第一金属层为端电极,设置在所述基体外部的一侧上;
所述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第四金属层、第五金属层、第六金属层、第七金属层和第八金属层为内电极;
所述内电极设置在所述基体内;
所述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第四金属层和第五金属层设置于靠近所述端电极的一侧,形成多组电容器;
所述第六金属层、第七金属层和第八金属层设置于远离所述端电极的一侧,叠加形成多组电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端电极包括依次包裹设置的外部锡层、中部镍层和内部银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第四金属层、第五金属层、第六金属层、第七金属层和第八金属层间隔分布,并依次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金属层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六金属层连接;
所述第三金属层与所述第六金属层连接;
所述第四金属层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六金属层连接;
所述第六金属层、第七金属层和第八金属层通过所述过孔柱贯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端电极包括输入端电极、输出端电极和接地端电极;
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一子金属层、第二子金属层和第三子金属层;
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子金属层为所述输入端电极,并与所述第四金属层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220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