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渣压制用高温炉入料口的入料辅助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18411.X | 申请日: | 2021-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61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胡章四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格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 |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文香达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渣 压制 高温 炉入料口 辅助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渣压制用高温炉入料口的入料辅助机构,涉及钢渣压制技术领域。该钢渣压制用高温炉入料口的入料辅助机构,包括运输带和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顶端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的底部与入料口的顶端连通。该钢渣压制用高温炉入料口的入料辅助机构,通过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增设辅助机构,使得大颗粒原料埋在小颗粒原料内,同时越大颗粒的原料距离出料口越远,从而增加其加热效率,在粗料出口和粗料管的作用下将不合格的粗料分离,同时在线圈环的吸引下保证了小颗粒的移动轨迹,从而避免绝大多数小颗粒也从粗料出口落出,增加整体加热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原料对炉内壁的冲击力大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渣压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渣压制用高温炉入料口的入料辅助机构。
背景技术
金属压块是钢铁制品的一种,一般用于大型设备的配重,在现有技术中,钢铁制品的制造时,部分会采用钢渣压制方式进行制造,即是使用模具将高温融化状态下的金属加入至模具内并压制成产品。
钢渣压制时,需要将原料通过运输带运输至高温炉的入料口上方,并通过入料口加入至高温炉内,高温炉随后在滚动加热的同时带动原料水平移动,以此实现原料的加热操作。
现有技术中的入料口仅为简单的管体结构,原料掉落至炉内后随机分布,从而难以很好的控制不同颗粒大小的加热程度(钢渣压制需要将原料融化,越大颗粒的原料其需要的温度越高,而在炉内加热时,越靠近下炉壁的原料加热程度越大,掉落位置越远离出料口的原料加热程度越大),同时大颗粒原料的直接砸落,容易给炉内壁造成变形,从而缩短炉体的使用寿命,增加检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渣压制用高温炉入料口的入料辅助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入料口仅为简单的管体结构,原料掉落至炉内后随机分布,从而难以很好的控制不同颗粒大小的加热程度(钢渣压制需要将原料融化,越大颗粒的原料其需要的温度越高,而在炉内加热时,越靠近下炉壁的原料加热程度越大,掉落位置越远离出料口的原料加热程度越大),同时大颗粒原料的直接砸落,容易给炉内壁造成变形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钢渣压制用高温炉入料口的入料辅助机构,包括运输带和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顶端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的底部与入料口的顶端连通,所述辅助机构的顶部设置有开口且开口位于运输带终点的正下方,所述辅助机构的内腔设置有滑料机构,所述辅助机构的内腔且位于滑料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线圈环,所述辅助机构左侧的底部设置有粗料出口,所述粗料出口的大小为当前钢渣压制工艺能接受的最大颗粒大小,所述入料口的左侧设置有与粗料出口配合设置的粗料管;
所述滑料机构包括斜框架,所述斜框架的右侧焊接于辅助机构内腔的右侧,所述斜框架的左侧与粗料出口之间存在空隙,且空隙的大小小于粗料出口的大小,所述斜框架的表面焊接于辅助机构的内壁上,所述斜框架上通过活动轴活动设置有活动筒,且相邻的两个活动筒之间设置有落料间隙。
优选的,所述活动筒的数量至少为六个,不同落料间隙的大小不同,距离粗料出口最远的落料间隙为R,其次远的为1.5R,再次远的是2R,然后是 2.5R,3R,3.5R,每次增加0.5R,其中R为当前钢渣压制工艺所需的最佳颗粒大小。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渣压制用高温炉入料口的入料辅助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钢渣压制用高温炉入料口的入料辅助机构,通过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增设辅助机构,使得大颗粒原料埋在小颗粒原料内,同时越大颗粒的原料距离出料口越远,从而增加其加热效率,在粗料出口和粗料管的作用下将不合格的粗料分离,同时在线圈环的吸引下保证了小颗粒的移动轨迹,从而避免绝大多数小颗粒也从粗料出口落出,增加整体加热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原料对炉内壁的冲击力大小,从而对炉体进行了保护,减少了炉体检修的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格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格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184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