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脊柱术后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17855.1 | 申请日: | 2021-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67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义;于得臣;胡一村;张晓勃;张芮浩;周海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简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8 | 代理人: | 黄伟 |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术后 保护装置 | ||
一种脊柱术后保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对脊柱术后保护的方法使用不便且保护效果不佳的问题;包括两个前后相对且弧形的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的弧口相对,后侧的固定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束缚带,前侧的固定板右端设有开口朝后的U形板,U形板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转轴上同轴设有齿轮,U形板上滑动连接有两个上下方向且与齿轮啮合的齿条,U形板开口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前的滑框,滑框与后侧的固定板固定连接,齿条经前后方向的连接板与滑框铰接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使用方便,通过转动转轮,可实现固定板对患者手术后的脊柱进行保护,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且固定保护效果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脊柱术后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在临床上患有脊柱侧弯等疾病的患者,在术后需要采用脊柱外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保护,但现有的固定保护方法大多为医护人员使用石膏背心等,再通过绷带进行固定,但这种方法在使用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绷带容易因患者的轻微活动而发生松动,从而使石膏背心脱落,导致固定保护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脊柱术后保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对脊柱术后保护的方法使用不便且保护效果不佳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前后相对且弧形的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的弧口相对,后侧的固定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束缚带,前侧的固定板右端设有开口朝后的U形板,U形板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转轴上同轴设有齿轮,U形板上滑动连接有两个上下方向且与齿轮啮合的齿条,U形板开口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前的滑框,滑框与后侧的固定板固定连接,齿条经前后方向的连接板与滑框铰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使用方便,通过转动转轮,可实现固定板对患者手术后的脊柱进行保护,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且固定保护效果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两个前后相对且弧形的固定板1,两个固定板1的弧口相对,后侧的固定板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束缚带2,前侧的固定板1右端设有开口朝后的U形板3,U形板3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4,转轴4上同轴设有齿轮5,U形板3上滑动连接有两个上下方向且与齿轮5啮合的齿条6,U形板3开口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前的滑框7,滑框7与后侧的固定板1固定连接,齿条6经前后方向的连接板8与滑框7铰接连接。
为了增加束缚带2的束缚效果,所述的前侧的固定板1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U形的固定杆9,束缚带2上表面设有第一魔术贴10,束缚带2自由端绕过固定杆9且下表面设有可与第一魔术贴10粘合的第二魔术贴11。
为了便于滑框7的复位,所述的滑框7与U形板3之间设有两个上下相对且前后方向的压簧12。
为了对固定板1进行限位,所述的U形板3前端开设有多个沿转轴4圆周方向分布且前后轴向的限位孔13,转轴4前端贯穿U形板3且同轴设有转轮14,转轮14上滑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后端可插入限位孔13内的限位杆15,限位杆15经弹簧16与转轮1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未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178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兼具抗拔和抗剪的预埋件
- 下一篇:带倾斜检测的集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