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折固定板和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14603.3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49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沈炜亮;黄哲宇;欧阳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史云聪 |
地址: | 3111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折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折固定板,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本体,本体上至少开设有两个通孔,通孔在本体的厚度方向上贯通本体,各通孔的一端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另一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各通孔内分别用于穿过螺栓,通过螺栓将本体固定在胫骨上时,螺栓上用于连接胫骨的一端为远端,各螺栓交叉设置,且各远端在一个方向上前后排列;还公开了一种骨折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螺栓和骨折固定板,螺栓用于穿过通孔并固定在胫骨上,且相邻的螺栓的螺母之间不接触。该骨折固定板能够适用于较小骨块的固定,且降低手术风险,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骨折固定板。
背景技术
胫骨髁间棘是前交叉韧带胫骨侧的主要附着处,其发生骨折后,膝关节将失去前交叉韧带的限制作用,膝关节的稳定性也会随之下降。若治疗不当会引起前交叉韧带止点处的抬高,进一步可能引起撞击髁间窝和前交叉韧带的松弛,最终导致膝关节的不稳,关节退行性病变,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因此,早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方式并对其进行复位和固定,对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就显得相当重要。
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从最初的开放性手术到如今的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固定材料的选择呈现多样化形式,包括缝线、螺栓、钢丝、克氏针、缝合锚钉等,其中一些如螺栓、缝线还包含可吸收性和不可吸收性。螺栓通过骨结合面时,骨结合面与空心螺栓螺纹面产生很强的轴向力实现对骨折块的固定作用,加上螺栓本身的抗扭转效应使骨折块相当稳定,但螺栓固定方式也有其缺陷:空心螺栓本身的直径也决定不适用于较小骨块及Meyers-MckeeverⅣ型骨折类型(所谓的较小骨块指的是体积少于螺栓帽三倍的骨折块,即骨折块直径小于15mm);另一方面,在螺栓拧紧固定时用力要适当,不易过大,避免局部应力集中,不然将容易造成骨折块的再次骨折,亦或是引起骨折块的上翘最终引发固定的骨折块的移动松弛而造成骨不愈合。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技术或者装置,能够较为简单且高效地复位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块,从而减少手术创伤、手术费用及手术时间,降低术后的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折固定板和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适用于较小骨块的固定,且降低手术风险,可靠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折固定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至少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本体的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本体,各所述通孔的一端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另一端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各所述通孔内分别用于穿过螺栓,通过螺栓将所述本体固定在胫骨上时,螺栓上用于连接胫骨的一端为远端,各螺栓交叉设置,且各所述远端在一个方向上前后排列。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在所述本体的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本体,将所述本体固定于胫骨上时,所述缺口用于避让韧带。
优选地,所述本体上形成所述缺口的侧壁为曲面。
优选地,所述本体上形成缺口的侧壁为接触侧壁,所述接触侧壁与所述本体上端面的连接处倒角,所述接触侧壁与所述本体下端面的连接处倒角。
优选地,所述通孔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通孔为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缺口的方向倾斜,且各所述通孔的中心轴倾斜角度不相等。
优选地,所述本体为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骨折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螺栓和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骨折固定板,所述螺栓用于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在胫骨上,且相邻的所述螺栓的螺母之间不接触。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146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有弱化线的侧气帘
- 下一篇:除尘除静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