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内壁抛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12792.0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42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圣镇;姜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九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3/06 | 分类号: | B24C3/06;B24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内壁 抛丸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内壁抛丸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内壁加工技术领域。该管道内壁抛丸装置,通过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抛丸机转动进行抛丸,使得管道内壁的除锈抛光更加均匀,提高了工作质量,通过设有调节机构,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伺服马达正反向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由于转动杆的外周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内螺纹筒的内腔与转动杆的外周螺纹连接,从而使得两个内螺纹筒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进而带动上下分布的两个支撑台和上下分布的两个万向轮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上下分布的两个万向轮均紧贴管道内壁,使得抛丸工作稳定地进行,并且可适应不同规格的管道,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内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道内壁抛丸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现有的管道内壁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进行除锈抛光,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内壁抛丸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内壁抛丸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管道内壁抛丸装置,包括抛丸机,所述抛丸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右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外周固定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右侧设有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筒,且固定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固定筒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和底端均贯穿并延伸至固定块的外部,所述转动杆的外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且U型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输出轴的右端延伸至固定筒的内部,且达输出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内螺纹筒,且内螺纹筒的内腔与转动杆的外周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内螺纹筒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固定筒的外部,两个所述内螺纹筒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台,两个所述支撑台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万向轮,两个所述支撑台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左端与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且U型架与固定筒之间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外周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且转动杆的外周与固定块的贯穿处为转动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内壁抛丸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管道内壁抛丸装置,通过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抛丸机转动进行抛丸,使得管道内壁的除锈抛光更加均匀,提高了工作质量,通过设有调节机构,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伺服马达正反向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由于转动杆的外周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内螺纹筒的内腔与转动杆的外周螺纹连接,从而使得两个内螺纹筒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进而带动上下分布的两个支撑台和上下分布的两个万向轮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上下分布的两个万向轮均紧贴管道内壁,使得抛丸工作稳定地进行,并且可适应不同规格的管道,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抛丸机;2、固定板;3、驱动电机;4、U型架;5、调节机构;51、固定筒;52、固定块;53、转动杆;54、第一锥齿轮;55、伺服马达;56、第二锥齿轮;57、内螺纹筒;58、支撑台;59、万向轮;510、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九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九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127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能效叶轮
- 下一篇:一种三效蒸发器组装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