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扶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06747.4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76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刘树德;张长江;许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州长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14 | 分类号: | A01G17/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兆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1 | 代理人: | 朱陈晨 |
地址: | 234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核桃 育苗 扶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扶正装置,包括两个并排的基杆,基杆上方安设有可拆卸的扶正锥筒,扶正锥筒包括左半锥筒和右半锥筒,左半锥筒和右半锥筒的结构和形状相同,基杆的下方还分设有数个埋设于泥土中的固顶凸钉,基杆的底部位于固顶凸钉的位置嵌设有永磁铁;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基杆分设于薄壳山核桃苗的两侧,并在基杆下方的泥土中埋设固顶凸钉,基杆吸附在固顶凸钉,然后将左半锥筒和右半锥筒相互靠近,薄壳山核桃苗位于两者之间,然后固定好左半锥筒和右半锥筒与基杆的位置,可达到扶正的效果,且可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壳山核桃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扶正装置。
背景技术
薄壳山核桃种植移栽以后,由于没有扎根,会容易倾斜,若是不进行扶正,会影响其他的薄壳山核桃苗,目前采用的方法多为泥土中插入竹竿,然后将其绑设在竹竿上,可效果不佳,且竹竿不可重复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扶正装置,包括两个并排的基杆,基杆上方安设有可拆卸的扶正锥筒,扶正锥筒包括左半锥筒和右半锥筒,左半锥筒和右半锥筒的结构和形状相同;
基杆的下方还分设有数个埋设于泥土中的固顶凸钉;
基杆的底部位于固顶凸钉的位置嵌设有永磁铁,使用时,将基杆分设于薄壳山核桃苗的两侧,并在基杆下方的泥土中埋设固顶凸钉,基杆吸附在固顶凸钉,然后将左半锥筒和右半锥筒相互靠近,薄壳山核桃苗位于两者之间,然后固定好左半锥筒和右半锥筒与基杆的位置,可达到扶正的效果,且可重复使用。
进一步的,扶正锥筒选用金属材质,且扶正锥筒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扶正锥筒通过吸附的方式固定在基杆上,可便于调节位置,橡胶垫的作用对薄壳山核桃苗杆起到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的,左半锥筒和右半锥筒的外表面靠近基杆两侧的位置开设有斜盲孔,扶正杆可嵌设在斜盲孔内,辅助扶正锥筒扶正,可适用于大型的苗杆。
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通过取出橡胶塞将药物从出液口倒入液体容纳腔内,然后握紧把手推动轮体运动,在运输的过程中可搅拌杆可对内部的液体进行混合搅拌,且运输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半锥筒、右半锥筒相互靠近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杆;2、左半锥筒;3、右半锥筒;4、固顶凸钉;5、永磁铁;6、橡胶垫;7、斜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2所示,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扶正装置,包括两个并排的基杆1,基杆1上方安设有可拆卸的扶正锥筒,扶正锥筒包括左半锥筒2和右半锥筒3,左半锥筒2和右半锥筒3的结构和形状相同;
基杆1的下方还分设有数个埋设于泥土中的固顶凸钉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州长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宿州长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067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TBS报废料的两级预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包装食品的漏气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