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废水回收的管道混合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06260.6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63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董光起;马殿民;张纪涛;冯传伟;杜善庆;张明;王强;李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瑞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3/08 | 分类号: | F28C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李圆圆 |
地址: | 2716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废水 回收 管道 混合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水回收的管道混合加热装置,属于废水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废水池和管道混合器,管道混合器包括芯管、外管和环形孔板,所述环形孔板套装在所述芯管与外管之间的环形空腔内,所述环形孔板将芯管和外管之间的环形空腔分隔成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废水回收的管道混合加热装置,占用空间小,通过第一蒸汽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区内的蒸汽先与芯管内的水流进行间壁换热,使水流小幅度升温的同时蒸汽小幅度降温,蒸汽通过环形孔板均匀分布后进入第二换热区,通过渐扩管段上的通孔进入芯管与水流直接接触混合,减小了水击,而且换热效率更高。当第二换热区内也导入蒸汽时,可实现逐级加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废水回收的管道混合加热装置,属于废水回收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纤维素醚生产过程中,以精制棉粉为原料,与碱液在有机溶剂中进行碱化反应生成碱化纤维素,碱化纤维素与醚化剂进行醚化反应,制得纤维素醚粗品。纤维素醚粗品再经过脱溶、洗涤、离心后进入干燥粉碎等后处理工序。在上述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中成分复杂,通常需要经过生物发酵降低废水中的COD才能达到排放或者再利用要求。生物发酵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所以在废水送往废水处理站前需要对废水进行加热处理,使废水的温度升高到所需要求。
目前,纤维素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通常是暂存在废水池中,加热时采取将高温蒸汽通入废水池对废水整体加热的方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废水池容量通常较大,采用蒸汽加热时相应的加热时间也较长,而且废水池容量大还会导致保温难度增加,进而导致加热过程的热损失增加,不利于节能降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废水回收的管道混合加热装置,占用空间小,减小了水击,而且换热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废水回收的管道混合加热装置,包括废水池和管道混合器;
所述管道混合器包括:
芯管,所述芯管由渐缩管段、直管段和渐扩管段依次连接构成,所述渐缩管段和渐扩管段的管口分别构成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废水池连通;
外管,所述外管套装在所述芯管的外侧;
环形孔板,所述环形孔板上均布有通孔,所述环形孔板套装在所述芯管与外管之间的环形空腔内,所述环形孔板将芯管和外管之间的环形空腔分隔成靠近进水口的第一换热区和靠近出水口的第二换热区;
第一换热区的外管上设置有第一蒸汽入口,第二换热区的渐扩管段上均布有通孔。
可选的,所述环形孔板套装在所述渐扩管段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环形孔板的内侧边缘均布有缺口。
可选的,第二换热区的外管上设置有第二蒸汽入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蒸汽入口的入口轴线和第二蒸汽入口的入口方向均与所述外管相切。
可选的,所述第一蒸汽入口的入口轴线和第二蒸汽入口的入口方向反向设置。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瑞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安瑞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06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出液量可调的便携式消毒瓶
- 下一篇:一种便捷的地基平板载荷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