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型螺栓无接触点生产挂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04579.5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94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汤辉甲;秦晖;彭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州福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3/12 | 分类号: | C25D13/12;C25D13/22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415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栓 接触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型螺栓无接触点生产挂具,包括行程调节板、锁紧机构、挂杆导电骨架;所述的挂杆导电骨架顶部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行程调节板,行程调节板的底部垂直安装有装夹行程调节螺杆,装夹行程调节螺杆的底端设有底托板,底托板之间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托料槽钢,托料槽钢的两端与底托板活动连接;所述的挂杆导电骨架与底托板之间设置锁紧机构,锁紧机构的设有导电铜片。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加锁紧机构夹紧U型螺栓的端部螺纹,再通过导电铜片与U型螺栓端部接触导电,减少了U型螺栓的U型的弯曲区域接触点,避免了U型螺栓接触不良导致电泳漆薄或电泳不上的质量问题,提高了U型螺栓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产品返修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U型螺栓电泳加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型螺栓无接触点生产挂具。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产品--U型螺栓的防锈工艺有很多种,比如电泳、磷化、镀锌等。而关于电泳工艺,它的优点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物理性能的优点有硬度、附着力、耐腐蚀、冲击性能和渗透性能也明显优于其他涂装工艺。
然而目前U型螺栓生产中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缺陷,即现有的电泳挂具与U型螺栓的U型的弯曲区域存在接触点,也就是U型螺栓在电泳涂装工艺中,U型螺栓必须依托在挂具托架上,形成导电状态,U型弯曲区域存在接触点容易造成U型弯曲区域出现电泳漆薄或电泳不上的质量问题,后续需要员工进行返修处理,U型螺栓质量低,生产效率不佳,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减少U型螺栓的U型弯曲区域接触点、U型螺栓质量高、生产效率高的U型螺栓无接触点生产挂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U型螺栓无接触点生产挂具,包括行程调节板、锁紧机构、挂杆导电骨架;所述的挂杆导电骨架顶部的两端分别安装行程调节板;所述的行程调节板的底部垂直安装有装夹行程调节螺杆;所述的装夹行程调节螺杆的底端设有底托板;所述的底托板之间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托料槽钢,所述的托料槽钢的两端与底托板活动连接;所述的装夹行程调节螺杆的顶端穿过行程调节板,并与安装在行程调节板顶部的螺母A连接;所述的挂杆导电骨架与底托板之间设置锁紧机构;所述的锁紧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液位调节螺杆与行程调节板活动连接,所述的锁紧机构的顶部中间设有用于接触U型螺栓顶部的导电铜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托料槽钢使用时,安装在底托板两侧,扭动装夹行程调节螺杆的螺母A,使其上行,观察托料槽钢与锁紧机构之间的距离与U型螺栓高度相对应,再放U型螺栓,托料槽钢支撑和卡住U型螺栓底部,方便锁紧机构装夹U型螺栓,装夹结束后,取下托料槽钢;卸料时,装上托料槽钢,扭动装夹行程调节螺杆的螺母A,使其上行,观察托料槽钢上的垫片接触到工件时停止动作,松动锁紧螺杆,此时套在锁紧螺杆中的弹簧释放弹力,使锁紧机构展开,工件底部由于重力的因素依靠在托料槽钢上,此时更方便进行卸料工作。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锁紧机构包括支撑梁、活动梁、锁紧螺杆;所述的液位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支撑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行程调节板,并与安装在行程调节板顶部的螺母B连接;所述的支撑梁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所述的支撑梁的两侧设置活动梁;所述活动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的锁紧螺杆贯穿支撑梁以及安装在支撑梁两侧的活动梁,并通过螺母C锁紧;所述的活动梁与支撑梁之间的端面分别设有高温橡胶垫;所述的高温橡胶垫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锁紧螺杆穿过弹簧;所述的支撑梁的顶部设置导电铜片,所述的导电铜片的两侧延伸出支撑梁的两侧。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支撑梁的顶部设有限位框架,所述的限位框架内均布用于间隔每个U型螺栓的隔条,隔条之间的间距与U型螺栓的尺寸相匹配。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托料槽钢的表面设有垫片。所述的垫片采用耐高温防撞橡胶,用于防止托料槽钢刮伤U型螺栓底部。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装夹行程调节螺杆之间设有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州福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全州福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04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母自动攻丝设备
- 下一篇:一种土地侵蚀模拟演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