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化机烟道清理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04115.4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20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杰;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三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F23J3/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王舵 |
地址: | 264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化 烟道 清理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化机烟道清理机器人,包括位于烟道外的积灰仓和引风系统,以及位于烟道内的行走扒灰系统,所述积灰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积灰仓内设有位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过滤网,所述行走扒灰系统设有吸灰口,所述吸灰口通过吸灰管与积灰仓的进风口连通,积灰仓的出风口通过引风通道与引风系统连通。本实用新型利用行走扒灰系统在烟道内的移动和引风系统提供的负压环境对烟道内的灰尘进行收集,从而代替人工进行地下烟道的清理工作,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清理效率,避免灰尘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化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应用于火化机地下烟道清理工作的机械,具体是指一种火化机烟道清理机器人。
背景技术
火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因此在火化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地下烟道内会累积厚厚的一层灰尘,严重影响的气流通过效果,需要不定期的进行清理。目前针对地下烟道的灰尘清理工作,主要是人工下去清理,但是由于烟道比较狭窄,工人在烟道内移动不方便,清理工作特别辛苦,而且灰尘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清理时还会损坏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火化机烟道清理机器人,代替人工进入烟道内,不仅保证了清理效果,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火化机烟道清理机器人,包括位于烟道外的积灰仓和引风系统,以及位于烟道内的行走扒灰系统,所述积灰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积灰仓内设有位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过滤网,所述行走扒灰系统设有吸灰口,所述吸灰口通过吸灰管与积灰仓的进风口连通,积灰仓的出风口通过引风通道与引风系统连通。
本方案在使用时,将行走扒灰系统放入地下烟道内,通过引风系统的引风作用,使积灰仓和吸灰管内呈负压状态,烟道内的灰尘经吸灰口进入吸灰管,并进入积灰仓,由于积灰仓的容积远大于吸灰管的管径,因此携带有灰尘的气流流速降低,灰块和粉尘出现沉降,落至积灰仓底部,没有沉降的粉尘由过滤网阻挡过滤,最终落至积灰仓;随着行走扒灰系统的行走,增大清理的面积,吸灰管为软管,以方便行走扒灰系统的移动。
作为优化,所述行走扒灰系统包括移动架、安装移动架上的扒灰轮和驱动扒灰轮转动的行走驱动装置,移动架上固设有接管,接管的一端与吸灰管连通,另一端设有朝向烟道底面的吸灰口。本优化方案的行走扒灰系统结构简单,通过行走驱动装置提供行走动力,扒灰轮行走时对灰块进行碾压粉碎,使清理更加彻底。
作为优化,所述扒灰轮的轮面设有沿周向分布的轮齿,轮齿远离扒灰轮圆心的一端为尖端。本优化方案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扒灰轮对灰块的粉碎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吸灰口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吸灰口的上端通径与接管的内径一致。本优化方案的吸灰口设置,提高了对灰尘的收集面积,提高了收尘效率。
作为优化,吸灰口在行走扒灰系统的移动方向上位于前扒灰轮与后扒灰轮之间。本优化方案的吸灰口位置设置,在行走扒灰系统前进和后退时,均是由扒灰轮先对灰块进行碾碎,减小了单个灰块的体积,提高了对灰尘抽吸的彻底性。
作为优化,积灰仓的底面设有放灰口,积灰仓的下方设有灰斗,放灰口处设有伸至灰斗的放灰管。本优化方案的设置,使积灰仓内的灰尘经放灰管落至灰斗,便于灰尘的转移和集中处理。
作为优化,还包括安装有行走轮的车架,所述积灰仓、引风系统均安装车架上,车架上还安装有缠绕吸灰管的卷筒装置。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车架,提高了地上部件的整体性,通过设置行走轮,方便整机移动,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通过设置卷筒装置,给松散的吸灰管提供缠绕载体,避免了吸灰管出现自身交叉缠绕情况,保证了施工现场的整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行走扒灰系统在烟道内的移动和引风系统提供的负压环境对烟道内的灰尘进行收集,从而代替人工进行地下烟道的清理工作,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清理效率,避免灰尘对人体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三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三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041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振源防护服阻隔介质能力检测装置
- 下一篇:汽车机械式限滑差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