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药剂加药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04098.4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09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昂;孔凡海;王丽朋;张发捷;何川;李乐田;吴国勋;卞子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B01J38/4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李小叶 |
地址: | 21515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剂 再生 过程 药剂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药剂加药控制装置,包括药剂箱和催化剂再生池;药剂箱的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药剂箱还连接有加药电磁阀门;催化剂再生池连接有给水电磁阀门和排水电磁阀门;催化剂再生池内设有红外线接收器、最高点红外线发射器和补药用红外线发射器;催化剂再生池上设有一能够上下移动的浮板,红外线接收器安装于浮板上;压力传感器、加药电磁阀门、给水电磁阀门、排水电磁阀门和红外线模块均与PLC控制器连接;PLC控制器与电脑连接。该加药控制装置可以实现对脱硝催化剂再生药剂品质的自动控制,提高催化剂再生质量,减少人工参与,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SCR脱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药剂加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锅炉、窑炉设备都在尾部烟道安装了SCR脱硝装置,而SCR脱硝装置的核心部件是SCR催化剂。但由于SCR催化剂是对锅炉、窑炉尾部烟气进行脱硝处理,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SCR催化剂会逐渐积灰、中毒,使得催化剂性能逐渐下降,进而有可能导致整个机组运行发生故障。SCR催化剂再生技术将催化剂积灰及吸附的其他杂质清洗干净,以恢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现在催化剂再生主要是通过配置一定浓度的药剂溶液,将催化剂在药剂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从而达到清洗催化剂中杂质的目的。催化剂再生清洗药剂包含多种成分,随着再生过程的进行,各种药剂消耗的快慢不同,其加药间隔也不同,如果补充时采用初始比例混合好的药剂,则清洗液中各组分药剂的比例会逐渐发生变化,影响清洗效果。此外,如此复杂的加药工艺,人工加药会经常出现加药间隔不对、加错药的情况,从而导致再生过程的药剂品质难以控制。
现如今,催化剂再生池加药配置溶液的过程,仍旧采用人工手动加药配药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1)每次加药,必须人工称量药剂,然后再加入到催化剂再生池中,加药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2)有些药剂还容易粘在皮肤上,会对皮肤造成很大伤害,但人手动配药很有可能造成药剂飞溅的情况,对工人存在潜在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药剂加药控制装置;该加药控制装置可以实现对脱硝催化剂再生药剂品质的自动控制,提高催化剂再生质量,减少人工参与,避免催化剂再生过程对工人的潜在危害,且工作效率较高,不易出错。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药剂加药控制装置,包括药剂箱和催化剂再生池;所述药剂箱的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药剂箱还连接有加药电磁阀门;所述催化剂再生池连接有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给水管道上设有给水电磁阀门,排水管道上设有排水电磁阀门;给水管道连接给水箱;所述催化剂再生池内还设有红外线模块,该红外线模块包括红外线接收器、最高点红外线发射器和补药用红外线发射器;催化剂再生池的侧面上设有一能够随着催化剂再生池内的液面上下移动的浮板,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安装于该浮板上;压力传感器、加药电磁阀门、给水电磁阀门、排水电磁阀门和红外线模块均与PLC控制器连接;PLC控制器与电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药剂箱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及以上,每个药剂箱内分别对应设有一种药剂,每个药剂箱的底部分别安装有一个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浮板为环形结构;催化剂再生池的侧面上安装有一条形板,该浮板套装在该条形板上。
进一步的,催化剂再生池侧面的底部还安装有排水用红外线发射器。
更进一步的,最高点红外线发射器、补药用红外线发射器、排水用红外线发射器从上至下依次安装于催化剂再生池的侧面上,且三者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道安装于催化剂再生池的底部上。
进一步的,PLC控制器能够根据设定的加药量和补药时间间隔,以及压力传感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发出的信号,控制加药电磁阀门、给水电磁阀门和排水电磁阀门的开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040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